百姓话题

吴晓莲为父亲吴敬琏撰写传记 吴敬琏的盛世警言 吴敬琏女儿吴晓兰(3)

字号+ 作者:新闻百事网 来源:未知 2016-10-17

从干校归来的父亲没有带回半点牢骚,却带来了一手的木匠活。他总是鼓励女儿勤于动手,还告诉她们在各种手艺里,木匠是最高的。他做木匠活,也出于个人兴趣,小时候曾一心一意想做工程师。这种看似缄默的举动,却潜

 
从干校归来的父亲没有带回半点牢骚,却带来了一手的木匠活。他总是鼓励女儿勤于动手,还告诉她们在各种手艺里,木匠是最高的。他做木匠活,也出于个人兴趣,小时候曾一心一意想做工程师。这种看似缄默的举动,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下一代的观念。吴敬琏曾经对乖巧的小女儿吴晓兰说,以后有机会还是学科学,不要学社会科学。
 
吴晓莲热爱文艺,十岁时开始学拉小提琴。心灵手巧的父亲为她打造了一切:小提琴的腮托,是父亲用布缝的;节拍器,是他用电子管做的;琴谱是父亲一笔笔照老师的谱子抄的;这个“多能选手”还带着她们骑车、买菜、摘蘑菇……在吴晓兰八岁生日的时候,他还送了一个电烙铁当作礼物。现今同样住在美国的吴晓兰回忆道,几年前父亲还曾经说,等以后退休了,找间大房子,重新操起木工活,“但照这情势,怕是不会退休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敬琏迷恋俄国小说和俄国歌曲,不久前《纽约时报》的一篇采访,还提到他在病床上靠看俄国小说打发时光。那时看一本《怎么办》,他会对女儿感慨,“生活不能太过舒适。如果喝水都一定要喝有味道的,这就是腐化。”30年后,孩子还记得这些话,但他自己却早都忘记了。
 
父亲曾经先后四次向为其作传的晓莲讲述和顾准的交往。这个在 “文革”时还穿着三件套西装的人,成为吴敬琏一生最关键的授业导师。最后一次交谈发生在2006年秋,在北京郊区的一幢房子中,面对着刚刚下飞机饱受倒时差之苦的女儿,吴敬琏谈起了顾准离开的当日。对于谈感情就像拔牙一样艰难的父亲,女儿集中精力追问他当时的感触。“我在回家的路上觉得很冷很冷,觉得那是一个冰冷的世界。顾准就像是一点点温暖的光亮,但是他走了,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光亮。”她后来问了母亲,顾准离开的当日,情感内敛的父亲回到家中痛哭了一场。
 
吴晓莲说,这些年父亲坚持市场经济,即使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仍然不屈不挠。而这一代的学者似乎注定要把眼光投往书斋之外,对社会中的话题,总是忍不住发言。“遭人误解或批判时,他也生气、也着急,但一转眼就直言不讳了,拦都拦不住。”从一则故事中足见其锋芒毕露的性格:一次公开会议上,有位发言者反复提到“三年自然灾害”这样的历史表述,一旁的父亲起初沉默不语,到后来忍不住了,拿过话筒说,“自从有的电视台用 ‘三年自然灾害’描述当时的三年大饥荒,我就再也不看那些所谓的节目了。关于三年大饥荒,刘少奇主席早就说过,那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欠下800亿逃往国外,父亲下葬都不回来的王永红是如何归案的?

    欠下800亿逃往国外,父亲下葬都不回来的王永红是如何归案的?

  • 我用身体孝顺老爷子 口述:妻子帮我孝敬父亲 记住进入你的男人是谁

    我用身体孝顺老爷子 口述:妻子帮我孝敬父亲 记住进入你的男人是谁

  • 村上春树与父亲断绝关系,只因他是侵华日军,余生为之忏悔难过

    村上春树与父亲断绝关系,只因他是侵华日军,余生为之忏悔难过

  • 母亲出差不在家 目睹父亲出轨妈妈闺蜜苏晴 阳台上疯狂一整夜

    母亲出差不在家 目睹父亲出轨妈妈闺蜜苏晴 阳台上疯狂一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