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组图】新世相咪蒙可以复制吗?内容公司的护城河是啥?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3-21

【组图】新世相咪蒙可以复制吗?内容公司的护城河是啥?

  本文由 FreeS Workshop 之 「 内容创业闭门论坛 」上的分享整理而成,感谢四位分享嘉宾:新世相创始人张伟、《李翔商业内参》出品人李翔、珠玑信息 CEO 左志坚、上海与闻文化传媒创始人张雪松,以及主持人李丰。

  以下为文章要点:

  李翔:内容公司如果没有护城河,难道就是一个不断抖机灵去制造下一个爆款或者受欢迎产品的过程吗?

  左志坚:内容产业的护城河就是人,就好像一个爆款餐厅的总厨。内容生产者的价值原来是被高度低估的,现在正进入一个合理定价的过程。

  李丰:原则上所有的服务行业几乎只有一个护城河,就是品牌的美誉度。因为服务全部是通过人来传递,非常不好标准化,难以管理,本质上它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事情。

  张伟:内容创业这个行业是无路狂奔,肯定没有现成的路,所以大家认准一件事情,各走各的路就好了。站在这个阶段看将来,没有办法让我确定是不是对,只有信或者是不信。

  张雪松:我觉得 UGC 是一个伪命题。UGC 更多是兴趣娱乐参与型,PGC 有明确的利益导向,看似非标,其实是标准化的生产。比如知乎之前的生产者已经开始往 PGC 靠拢了。且市面上主要的互联网内容平台,主要的商业模式都是 PGC。

  以下为嘉宾观点详文:

  李翔:我毕业以后开始做媒体,接连做过报纸、杂志、商业杂志、时尚杂志,去年我们做李翔商业内参,是抱着实验的想法,想看一下除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以外,内容有没有一种新的可能性。

  焦虑太多了,我想来想去觉得内容公司没有护城河是最大的焦虑。如果没有护城河的话,内容公司难道就是一个不断抖机灵去制造下一个爆款或者受欢迎产品的过程吗?

  左志坚:内容产业的护城河就是人,就好像一个爆款餐厅的总厨。我能理解李翔为什么有这个焦虑,因为原来我们离这个行业太近了,到市场上面会发现,现在有写作能力,能写点像样东西的人太少了。

  李丰:原因是什么?

  左志坚:好多都转行不生产内容了,整个内容行业经历了灾后重建的过程。

  李丰:生产内容能力这件事情,在一个有护城河有辨识度的前提下,内容生产者的思考能力和文字能力大约各占多少?

  左志坚:逻辑能力是最重要的,逻辑能力占 95%。

  李丰:你觉得有逻辑能力的人是大家更容易找不到的?

  左志坚:因为逻辑能力特别强的人,在市场上其实是有更高定价的。

  李丰: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你认为原来内容创作专业技能持有者在定价中是不合理的?

  左志坚:因为他们是国有企业的一部分,是价值洼地,所以说这些人出来后,投资他们的话肯定是很值得的,因为原来就处于一个价值被高度低估的情况。

  李丰:假定这些人被低估了,你觉得这一轮创业能不能让他们被合理地定价?

  左志坚:现在是一个合理定价的过程,我觉得这轮对内容人才的投资是制度套利,人才从体制内进入市场,回归到市场正常的价格。

  李丰:张伟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

  张伟:我个人理解内容行业的护城河,是社会分工导致的内容行业对别的行业的渗透,其实提高了行业的存活率。因为以前内容行业的几项基础性工作,比如编辑、文案策划,对应的行业比较少。但现在像编辑这种与内容强关联类型的分工,已经全行业化了。一个行业首先是人的行业,如果说这些分工对别的行业的渗透率增加,使之成为一个社会的基础性行业,这个才是一个行业存活最大的护城河,因为最后让你活下来的一定是人。

  李丰:想问李翔,本质上你卖给用户的更多的是内容还是服务?

  李翔:是结合在一起的。

  李丰:与以前的媒体相比,你现在在变现的过程中,用户买你的服务占多大比例?

  李翔:应该蛮大的。相对于市面上已有的模式,我们的用户肯定是买服务占绝大多数。

  李丰:我也觉得是这样。这个是我能提供的答案,原则上所有的服务行业几乎只有一个护城河,就是品牌的美誉度,因为服务全部是通过人来传递。餐厅的物理设施像锅碗瓢盆,装修设计特色这些,主要是跟投资有关,但服务行业的本质基本上只有一个,全部是靠人,非常不好标准化,难以管理,因为它本质上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事情。美食家觉得你这个餐厅好不好是美誉度,开成巨大连锁的是知名度,美誉度肯定是溢价能力和扩张性最强的东西,而能量最大的是服务行业的美誉。

  

【组图】新世相咪蒙可以复制吗?内容公司的护城河是啥?

  李翔:对。有一位做装修公司的 CEO,他跟我说,他们也建立了用户群,但是入群心理素质要非常强,因为用户基本上是负面评价。知名度极高,美誉度极差,几乎是所有规模很大的 C2C 行业都存在的问题。

  李丰:不一定。美誉度和知名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指标上的定义,叫获取用户的成本会不会随着规模扩大不是同比而是线性上升。换句话是越大越不赚钱,这个是知名度,仅就服务行业,这个规律适用,小的可以赚钱,大的反而不赚钱。

  李翔:我觉得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包括餐厅、小的内容公司、小的电影制片公司很难规模化,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旦规模化,美誉度就下降,是这样吗?

  李丰:有可能,所以说最后只能想办法在规模化和品牌度之间找平衡。

  张伟:美誉度和知名度的问题,确实很难解决。可能的解决的方式,是不是在美誉度,也就是你的美誉度是不是能够实现一个标准化?

  李丰: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行业从业者,我给所有同事和被投公司都提过一件事:至少有一条产品线对这个行业的意见领袖而言具有明确的产品意义。拿教育行业打比方,不管培训是不是赚钱,只要有这些只有好学生才会上的培训产品在,并且一直处于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其他的产品才能赚钱。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