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按理来说,阿里刚出生就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了。但这次的情况不一样。eWTP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供需对接,而是让全球的中小企业直接面对全球的20亿消费者,让订单化的大宗贸易变为散客化的零售贸易体系。
而且随着社会零售商品总额里电商比例份额的逐年提升,打破线上线下界限的新零售日渐成为趋势,加上跨境电商复杂的交易场景,必然对境外国家现有的内部商业秩序以及跨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意味着机遇还是挑战。这就需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电商生态和跨境贸易体系与之相适应。
对此,阿里巴巴在战略层面早有思考,让旗下智慧物流平台菜鸟网络与一年前收购的东南亚地区最大在线购物平台Lazada共同牵头马来西亚项目。这个项目的覆盖面也不止马来西亚,而是覆盖了大部分东南亚国家。
从这个角度上讲,这只诞生不满四年的菜鸟将挑起重担,成为阿里全球化的排头兵。
按照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描绘的蓝图,杭州、吉隆坡和即将谈妥的第三个数字中枢之间相互连接成网、数据自由流动、贸易进出便利。全球中小企业自由贸易的梦想就会从一个网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最终阿里巴巴服务全球二十亿消费者,创造一亿就业机会和一千万有盈利能力的企业的梦想。
对于马云而言,这个梦想不仅仅是外宣口号。阿里必须真的证明自己能做到赋能中小企业,帮助各国解决就业问题,才能让更多国家对eWTP敞开怀抱。
要知道,提升就业率是各国制定经济政策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马云在周游列国时,各国首脑与其提及到的最高频词汇之一就是就业。但马云自有他的底气,他最大的底牌就是背靠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中国,及其巨大的市场体量。
中国有3亿中产阶层,未来会有5亿,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他要帮助全球的中小企业把他们的产品卖给中国人。而中小企业的兴旺自然意味着节节攀升的就业率。
即便在美国,中小企业活得也不容易。马云考察过美国的许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出口非常困难,很难得到银行的信用证,也不可能独立租赁船只、飞机进行物流,但产品很好。阿里可以要帮助他们进行全球贸易,将产品销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地方。当然,这也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比如在海关通关政策、电子商务政策等等。
如果马来西亚项目,以及随后落地的项目,能够切实为当事国家带来发展。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的国家跟进,随之形成更大的示范效应。出发点是帮助以菲律宾农民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卖货,但做着做着变成了全球贸易体系一定程度的重构,这是eWTP这样一个宏大设想的宿命。
宏大梦想的另一面,是巨大的商业机遇。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仅仅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规模就有望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幅会超过40%。这还没有算出口规模。
难怪张勇不断强调,阿里巴巴希望构建的是一张全球网络,可以为未来全球自由贸易提供基础设施的搭建。
有投资人评价,菜鸟网络、蚂蚁金服、阿里云等基础设施型的业务单元,以及随之产生的大数据资源,加上电商单元的城市电商(新零售)、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未来有望支撑起阿里的市值挺进万亿美元大关。
03
呼唤新型物流模式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eWTP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而言,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物流体系将其从云端落实到地面。
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国际贸易场景的变革都是如此。甚至可以说,物流的成本和效率是全球贸易规模的决定性因素。一部全球贸易持续深化的历史,首先是物流业不断进步的历史。
在中世纪,国际贸易的物流运输必须跨欧亚大陆的山地、沙漠,或者环绕非洲海岸航行,风险大、成本高,导致国家之间能够交易的只有丝绸、香料、金银等奢侈品。
17 世纪的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局面。工业化带来了新产品,并且普遍扩大了生产规模,使以前的奢侈品走进大众市场。不过更为关键的是,新技术带来交通和通讯领域的革命,使大规模的定期的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变革是蒸汽机在陆海运输当中的应用。19 世纪初期,欧美各国开始铺设铁路,快捷的运输网络逐步形成。与此同时,轮船替代帆船后,远洋运输费用在1815-1851年间首次出现大幅下降。
现代的运输方式不仅降低了运费,缩短了贸易时间,而且扩大了运货量,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日常生活用品取代奢侈品成为跨境贸易的主体,贸易对于国民经济开始产生普遍的持久的影响,甚至反向影响全球化分工。
历经WTO长达20多年的历练,现今的全球跨境物流体系比起一个世纪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WTO一样,仍然是适用于国家之间、大企业之间的规模化贸易,与eWTP倡导的惠及中小企业的跨境零售体系并不相称。
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分析,如果说农业时代的经济范式可以用“点”来描绘——自给自足、村社范围的简单交换,那么工业时代的经济范式可以用“线”来描绘——以流水线、供应链为代表。到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新经济范式的最根本特质将是“网”——开放的网络式结构、自由的多元协同、分布式的组织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