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网易严选和最生活的毛巾我都想买,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25

网易严选和最生活的毛巾我都想买,他们有共同的敌人,洗衣厂毛巾变硬,最生活毛巾倒闭,麂皮毛巾怎么选,毛巾掉毛怎么处理,毛巾变软的窍门

  一篇名为《致丁磊:能给创业者一条活路吗?》刷屏,毛巾创业公司最生活的创始人指责网易旗下零售品牌网易严选“侵权”。

  而网易严选则以一篇《我有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你想听吗?》回应:大家都是贴牌的,你背后若隐若现的米家生态链不也是干同样的事嘛?非要我点破……

  抛开两篇文章,关于网购毛巾,我有这样一段不愉快的记忆:

  几年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网购还基本只是年轻人的行为,几次劝家里老妈上天猫和一号店“薅羊毛”都没能教会他们怎么用。有一天老妈主动来找我问有没有好点的浴巾买一条,出于常年网购的盲目自信,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任务。

  但开始买才发现,毛巾这种东西和3C、数码和书籍不一样,和服装、鞋帽、箱包也不一样,你很难用一种客观的、单一的、数字化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品牌和产品之间的差别。

  最终,自诩为十分理智的我,在一家官方旗舰店买了一条经常能在广告里见到的某某牌毛巾。

  事实证明广告确实是不可信的,这条毛巾的吸水性夸张些说是这样的:洗完头不用这个毛巾吹10分钟干,用了这个毛巾要吹15分钟。第一次在健身房用它的时候,我仿佛发现了治理沙漠化的方法。

  网易严选和最生活的毛巾我都想买,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本次的两款涉事毛巾,我是不太懂毛巾怎么判定抄袭,但至少看起来都比我曾买的要好

  从此之后的几年里,我就再也没在网上买过毛巾,以及所有与毛巾类似的产品。这里指的“与毛巾类似”,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指代,包括但不限于现在你在米家有品和网易严选里经常能看到的:床上四件套、枕头、拖鞋、水壶、雨伞、挂钩肥、肥皂盒、袜子等等……

  直到网易严选、米家有品、名创优品这样的“新零售”出现。

  消费升级与降级

  我的朋友小陈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北京本地人,家里有房,女生。

  她每天下班的时候要坐到地铁万寿路站,然后从地铁上的凯德晶品出口走回家。之前,二层的无印良品是她下班早的时候会顺路去逛的店。

  “买点日用品什么的,比网上买的放心一点,而且质量还算有保障。其实也不是非在MUJI买,也并不是说像有的MUJI粉丝那样喜欢这种风格。就是家附近刚好有这么一家店,而且不想浪费周末的时间再去花钱买这些小玩意儿,所以就在MUJI买了。”

  2016年初,在凯德晶品地下二层开了一家被许多人诟病为山寨的“名创优品”,小陈去MUJI的次数下降得很多。

  “因为除了往脸上抹的东西之外,我觉得名创优品的品质虽然也没MUJI好,但差不多是‘可用、可买’的水平。除非是只有MUJI有的东西,否则我很少下了班再专门爬上两层去MUJI了,有什么需要的顺便就在名创优品买了。”

  可以说,小陈完成了一次传说中的“消费降级”。和我之前对小米有主观歧视不一样,没有偶像包袱的她降级体验良好,并没有什么明显不适的省下了爬楼时间和一些额外支出。

  网易严选和最生活的毛巾我都想买,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洗脸仪的原理,就会理解名创优品这款79元的洗脸仪和一些大牌上千的洗脸仪一样,都是一个大号电动牙刷——通过振动毛刷磨去角质层达到清洁效果(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另一位同事是毕业刚来北京两年的产品经理,他在小米和严选买东西还会有一些谨慎,因为“有些东西看起来还是不值这个钱”。

  但他是米家有品的常客,最近一次在米家有品上的消费是一个8H乳胶枕——239元。他对这次购物体验非常的满意,因为在小米做枕头之前或说小米卖枕头之前,一个“看起来令人放心”的乳胶枕要卖到700~1500元。

  “我也不是说对小米这个品牌就很放心,恰恰相反小米整个生态链里经常爆负面。这让我觉得它是一家‘公众公司’,有很多‘友商’盯着它,它不敢做的太差。”

  在淘宝上,也能搜到不少和小米同价位的仅卖300元左右的乳胶枕,但我的同事并不敢买:

  “这些牌子从没听说过,即便出了问题也就是悄无声息的下架了,根本不会引起关注。所以除了米家外我唯一的选择就是相信大牌高价,但那些品牌对于我来说价格还是有些高的。”

  尽管他看着米家商城里调戏妹子的评论觉得很low,但依然觉得在米家过上了消费升级的生活,否则可能要再奋斗上几年患上颈椎病才会狠下心来买乳胶枕。

  新零售瞄准的对象似乎比虚无缥缈的“中产”更大一些——它在原本的低端劣质和高端奢侈之间,开辟出了一个理应存在但却被忽视了十几年的区间:质量上乘,价格实惠。

  质量与价格的新平衡点

  很多人说严选的模式是:“做基本和大(MU)厂(JI)同样质量的东西,去掉大厂的品牌溢价。”

  现实的结果确实如此,很多消费者第一次发现:哦,原来我买的MUJI成本只有售价的一半,即便刨去设计、店面运营等成本,MUJI的毛利也未免太多了。

  而在网易严选回应毛巾哥事的文章《我有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你想听吗?》中则隐藏着另一个惊人的事实:最生活的毛巾一年销售额6000万,利润千万。

  这让我们知道了,不管是毛巾哥还是拖鞋哥,不论是网易严选、米家有品还是名创优品。原来这种只做选品、品控、销售但不负责生产的“贴牌商”,在价格比大牌便宜一半的情况下,利润依然丰厚。

  这让我想起许多在工厂里做过工的老一辈人对年轻人“一分钱一分货”的不屑:“你不知道,两个同样的东西,质量稍好一点的成本也就往上升1块。但是这群奸商就敢在售价上给你涨100块,不值呀……不值……”

  涨100块是有些不值,但涨10块还是值得的。

  前两年,国内消费者特别喜欢追逐国外日用品,许多人都愿意去日本、香港、韩国和美国去代购一些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东西(非电子产品)。

  这类商品有这样一些特点:单价不高;没有什么明确的可衡量指标;单品消费市场巨大但没权威品牌或权威品牌的品牌溢价过高;严格来说技术含量不高且没有护城河;单品更新速度慢;无论是小虾米还是大品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你买到的这类产品,几乎全都是Made In China。

  或者换句话说,这就是传说中中国实力最强的“轻工业制品”了。

  但现实是,不管怎么标榜这些在他国买到的东西是Made in China,反正在国内就是买不到。原因也很容易理解: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消费者买一条毛巾,不会记得你前年买的一块毛巾是哪个牌子,哪个生产厂……事实上记得住也很难再买到同一家的。去家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亲手摸一摸是唯一衡量的标准。

  到了网络时代,价格成为了唯一的显性指标。在不能亲手摸到“毛巾”的情况下,商家为了多卖出毛巾只能把价格越压越低,直到出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种毛巾。

  差评?差评是没用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