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桑德伯格的共享宣言如何推动Facebook发展|创世界(2)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01

她突然被一条评论吸引住了,一位女性说她的丈夫在Goldberg过世1周后也去世了。Sandberg说:“她10天后就重新回去工作了,因为我也是这么做的。我永远也不希望任何人在47岁的时候失去丈夫。永远。但鉴于这已经发生,

  她突然被一条评论吸引住了,一位女性说她的丈夫在Goldberg过世1周后也去世了。Sandberg说:“她10天后就重新回去工作了,因为我也是这么做的。我永远也不希望任何人在47岁的时候失去丈夫。永远。但鉴于这已经发生,我对她非常的感同身受。在那个早上之后,我感觉没那么孤单了。”

  当谈到这可能会给人以刻意的印象时她的脸上是那么的诚恳。当她告诉对方数据或者下结论时,她的眼睛总是盯着倾听者。那种语气就好像在跟一位密友在交谈,尽管作为强调所讲东西的严肃性,她的话会以降调收尾。她的谈话会有适当的停顿,为的是给吸收她的讯息提供机会。她还非常的有技巧。哪怕讲的是已经说过的故事或者消化,同事和朋友依然对她能用新鲜的情绪和感染力再次演绎而感到惊讶。

  Sandberg说她成为办公场所开放性的提倡者几乎就是个意外。10年前,当她还是Google的高管时,她总是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7点。随后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忍受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的情况。她开始在上班的时候偷溜,有时候是在椅子上套一件夹克来装模作样,故意让办公桌的台灯亮着,或者在其他办公楼安排下午会议这样同事就看不到自己离开了。这种诡计持续了好几年。然后到了2012年,大概在Facebook IPO一个月之后,她向一位记者承认自己经常5:30就下班了。

  好几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Sandberg担心自己会挨批或者炒鱿鱼。结果正好相反,她的厚脸皮得到了其他职业女性的拥护。Yahoo法律团队的女性给她送来了鲜花,上面留的卡片说她们也是5:30就偷溜了。Sandberg说:“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会引起那么多的议论。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只有用斧头砍死了某人才会引起更多的注意。’”

  同年晚些时候,当她把《向前一步》的原稿交付出版社时,对方告诉她初稿很无聊。因为里面尽是数据和调查,却没有任何有关她自己遇到职场方面的性别期望和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挑战。Goldberg告诉她如果她不把自己写进去的话没人会看这本书。她开始重写。Sandberg说自己并不想过度分享,但显然市场有这样的需求。

  Goldberg去世后,她非常后悔那本书带给她的名誉。她说:“如果我可以重新写过《向前一步》的话,我会的,因为我不想活在公众的注视下。但然后这样的生活又太孤立了。”大家回避她的凝视。互动变得不自然。她向扎克伯格透露说她感觉自己的办公室友情正在消解。一天晚上,在上床睡觉前,她写了1700多字,解释自己正在经历什么以及她希望大家如何跟她互动。这开始只是一次宣泄的练习。她原先并不打算要发布出去,但当她一觉醒来时,她改变了想法,把它发布到Facebook上。在《向前一步》中,Sandberg承认自己在工作中哭泣,但这是她第一次分享如此个人的东西。那篇文章收到了74000条评论,有很多是来自认可她努力的同事。

  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Sandberg从加入Facebook,一家从让大家展现自己生活中赚了几十亿美元的公司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踏上了这条道路。她和扎克伯格不断被要求要以身作则。当Facebook提出类似Twiiter的策略,让公众人物可以开放档案给不是好友而是粉丝的人时,Sandberg说:“我本来不打算这样做的,扎克也是。”然后沟通主管Caryn Marooney告诉他们说,如果公司希望协调一致的话必须这么做。Sandberg坦言:“我认为这项产品真的改变了我们。”扎克伯格也给了她极大的信任。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当Sheryl第一次来到Facebook时,她开启了一项领导会议签到的传统。”所谓“签到”是指来开会的每个人在正是开始谈生意前都被邀请来讨论个人的情感和职业状态。“9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仍然在坚持这个。”

  2014年,Sandberg主持了一次全员大会,讨论分享个人故事与在Facebook这样的地方工作之间的关系。她最后谈到了公司文化以及员工个人如何为公司“让世界更开放,联系更紧密。”的使命承担责任的问题。然后她介绍了几位员工,她现在把这几位称为是“走上台分享了许多真正私密事情的一群人。那些事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负责协调Facebook与汽车业关系的营销总监Stephanie Latham对此深有体会。最近才搬到Menlo Park的她经历了悲喜两重天:刚刚发现自己怀孕却又不幸得了癌症。不愿分享个人生活的她只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团队,以便后者提早为期不可预料的日程做好准备。很快,她的一群同事,其中包括一些她不认得的同事,就给她制作了一个视频。Latham感动到留下了眼泪。

  制作视频的事传到了Sandberg那里,她鼓励Latham在Facebook内部的女性领导日会议上分享她的故事。Latham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这远离了我的舒适区,但我觉得这件事是有必要去做的。”

  这个情节听起来就像Dave Eggers那本畅销的惊险小说《圆圈》(小说已经改编成电影刚刚发行,主演是汤姆·汉克斯和Emma Watson)的一个场景。小说中,作为思想控制的前奏,一家Facebook式的公司员工受到了蛊惑,让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完全透明。但在现实生活中,Latham的故事结局不是背叛和谋杀,而是在公司内部网络流行起来。来自同事的回应都带上#FBFamily的标签,随后又打印在蓝色橡胶腕带上面在园区里面传递。现在,Latham不仅治好了癌症,而且女儿也健康出生了。她把这一切都要归功于Sandberg,正是有了后者的帮助,她才在工作中找到了一个支撑她的社区。Latham说:“她就是以身作则的榜样。”

  员工从迈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被反复灌输要在同事当中充分地进行分享。新员工会被人力部门邀请加入一个Facebook同事群,公司希望将来团队的每一个人之间都能成为好友。员工之间的协作都是在Facebook Groups之内进行。里程碑和失败,以及Faceversaries(员工开始在Facebook工作的纪念日)都会公布到网络上。这些都是神圣的事件,像过生日一样,会收到同事成百上千表示祝贺的帖子,而员工本人也会写点东西,回顾自己学到了什么,同时打上帮助自己实现这一点的老板和同事的名字标签。

  今早发表了这篇帖子之后,我感觉没那么孤单了。

  许多同事发现这种办法可以释放自己。2016年2月,工程总监David Ferguson面向Facebook的全球员工网络发表了一篇帖子,里面解释了为什么接下来的星期一她会以女性的身份来到这里并起名叫做Deb。去年9月,多元化总监Oscar Perez发文谈了自己作为一个拉丁男同的生活,并分享了他父亲成为美国公民时他的思考。Sandberg说:“你以为坐下来谈论自己的生活是在浪费时间,不是的。其实这是在节省你的时间,因为让大家有机会讨论实际上是有帮助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