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科技进步是终究是为了人文关怀,我们应该30年、50年来看待世界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01

科技进步是终究是为了人文关怀,我们应该30年、50年来看待世界,科技进步与对策,集团人文关怀案例,护理人文关怀演讲稿,我们终究会牵手旅行,体现人文关怀的灾难照片

  经历长达近一年的筹备,DeepTech深科技联手MIT Technology Review 即将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全球最权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35 岁以下年度创新 35 人(MIT TR35)中国区榜单。

  4 月 28 日,MIT TR35中国区榜单启动仪式成功举办。在当天的活动中,围绕榜单的五大板块:发明家、先锋者、创业家、人文关怀者、远见者,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投资人、创业者和技术研发人员代表共同对话,希望在世界科技浪潮里找到中国的定位。此次启动仪式的合作方包括云享客、华兴Alpha、华兴Turbo、中科创星、中科院青促会、硬科技创新联盟、华创资本等。

科技进步是终究是为了人文关怀,我们应该30年、50年来看待世界

DT君节选了当天对话中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科技、人性与正义

  科技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人文关怀者通过科技创新将世界变得更清洁,更宜居,更健康。

  科技进步是终究是为了人文关怀,我们应该30年、50年来看待世界

主持人: 王鹏(新京报资深记者,“寻找中国创客”的创始人成员之一)

讨论嘉宾:李俊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郑宇(全球TR35榜单获奖者,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黄如方(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

施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人文关怀让科技更有温度

  黄如方:我可能是在座最不一样的一位,我自己也是一名罕见病的患者。首先,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跟我自己所代表的群体是有关系的。这完全是一个自下而上行动的力量,而且我们在解决这样一个罕见疾病社会问题的时候,而在去年,我创立了根底健康互联网诊疗平台,希望从科技的角度探索在生命科学领域最顶尖的。

  其实,罕见疾病是生命科学领域、医学领域最难的探索的一个未知的世界,包括我自己得的罕见疾病,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治疗的方法,甚至科学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我这样的孩子出生,我爸爸妈妈都是健康。当然我们也是从公益和商业的角度做一些探索。

  郑宇:我主要负责城市计算领域的研究,所谓城市计算,就是用城市里各种大数据,包括我们交通流、环境气候,还有我们的规划和能源来解决我们城市里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城市的拥堵、空气的污染等等。

  获得 TR35 之后,城市计算的领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更多人能看到这个方向,可以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不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让城市的运作变得更高效。

  另外对我个人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因为这个方向还有很多没有探索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未来的方向,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加进来,跟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把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施一:我的研究主要探索病毒如何感染人,我们如何有效的防控它。我去年去比利时参加了一次埃波拉病毒发现40周年纪念会。当时一位埃波拉的患者幸存者做了一个报告,他说尽管他从埃波拉病毒里幸存了,但是之后他面临了很多社会的问题,比如家人的不理解,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歧视问题。这些可能需要整个社会、科学家和政府工作人员和各界人士共同关怀才行。

  他们正在试图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施一:其实寨卡病毒是一个老病毒,其实在1947年的时候,就在非洲被发现。但是当时寨卡病毒感染人的例数很少,另外他感染人引起的症状很轻微。直到2015年、2016年,在南美、巴西的时候,大家发现寨卡病毒感染能够跟小头症联系起来,并且还发现有一些成人的患者,能够引起很严重的神经性疾病。

  所以这时候这个病毒才受到重视,从这个时候开始,全球的科学家们才真正进入寨卡病毒研究的快速阶段。现在疫苗在加紧研制,相关的一些抗病毒感染的手段,比如药物和疫苗还在研制阶段,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能够拿出有效的产品。

  李俊峰:关于二氧化碳和全球变暖的关系,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语言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科学事实。一种声音则认为,科学家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置疑的。

  科技进步是终究是为了人文关怀,我们应该30年、50年来看待世界

  我是这么看的,人类知识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一定太急于过早的下结论。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不加以干预的时候,会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这些东西改变很困难,就是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我是搞能源的,能源系统不是三五年改变的,要三十年、五十年,所以在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就纠结起来了,我把这个领域的人分成三类:

  第一类:科学家,看问题三十年、五十年;

  第二类:政治家,看问题五年、十年;

  第三类:经济学家,看问题三个月、五个月。

  这种情况下再做平衡就很困难了,政治家们大部分听经济学家的判断做政治决策,需要长远决策的时候听科学家的,这种情况老在纠结,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就反反复复出现这种问题,以后还会继续反复。

  对未来审慎的想象

  黄如方:其实疾病对于我们来讲都是迟早的事,我们老了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病。对于我个人来讲,从一开始就碰到了,所以我觉得生命其实在于一个体验,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一种体验,罕见疾病往往又是在疾病带来的危害里,是比较危重的,而且又是天生的,像我们这种病是属于遗传病,是基因出了一些问题。

  举一个最形象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手机的生产都有两品率,大部分的手机都是很优质的,总有一两个是次品,那么我本人是一个次品,在生命传承的过程中,老天开了一个玩笑,就把我们搞错了。

  这种生命的个体,本身又会面临一个大的风险,是人类会想象什么样的生命是最好的?所以实际上现在的科技,可以想让我们生一个男的绝对可以做到,想要生一个很帅的人也可以做到,甚至包括要什么样的智商。

  实际上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做到这一步,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想象人工智能、高科技产品的时候,其实未来会面临一个非常可怕的挑战,未来的人都会长得差不多,可以活到150岁,希望我们可以做到这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