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一只名叫亚法诺(Alfonzo)的罕见红色泰迪熊以1.21万英镑拍卖成功,被收藏在Teddy Bears of Witney商店的博物馆里;1904年版的肉桂色泰迪熊——泰迪女孩(Teddy Girl)则在1994年创下了11万英镑的全球价格;一只黑色的泰迪哀悼熊(在泰坦尼克海难后制作了600只)在2000年以9.175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泰迪熊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粉丝,有些甚至为它达到着魔的程度。
是什么让泰迪熊有如此魅力?主要的原因就是制造者赋予了它生命,让它不再是一件普通的玩具,更是拥有者的朋友和感情依托。
对一个玩具熊爱好者而言,每只熊都有自己不同的表情(泰迪熊仍属于手工制品,因此不同的熊表情真的是不一样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把自己的那群熊叫做“抱抱家族”(hug),每只熊都是一个“抱抱宝贝”(hugster)。
陪伴、爱与热情,泰迪熊的生命力与感召力,逆向强化其本身的品牌效应。这也变成了品牌儿童玩具众人皆知的秘密,消费者爱上了它,所以心在哪儿,就会把钱花在哪儿。
游乐场,以体验为中心、由“专”到“全”
当前,亲子消费的形式虽然日渐丰富,但各大商场的儿童业态却大同小异。以业态综合性较强的儿童游乐场为例,本应该辅助推展儿童创造力的业态,却呈现出一味跟风、模仿的状态,让人诟病。由此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无形中给儿童游乐场套上了自断前途的枷锁。
既然是以儿童为消费主体,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拥有不同的性格、偏好,需求也因此不同,游乐场的业态种类、运营模式就不应该是一成不变、一以贯之。
北京益置希乐城,跳出常规,多业态有机整合
在寻求与儿童商业地产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北京益置打破儿童职业体验馆的固有模式,通过考察商业地产对于儿童业态的实际需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打造成四大板块。
首先,面对3-15岁少年儿童,益置集团主要推出了希乐城职业探索乐园;其次,面对0-8岁儿童,主要推出了哈尼小城,其设有为vip课程、早教、游乐等方面;第三,面对0-6岁儿童,开设了创想乐园,其中涵盖了早教、幼儿园、培训等;第四,包含亲子、互动、拓展等方面的玩乐家。四个板块的推出满足不同的商圈消费需求,也为商业地产规划经营提供了便利的套餐选项。
倡导儿童产业在未来发展趋势上由“专”到“全”,整合多业态,促使希乐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对消费者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在消费渠道上,也开发了多样式的选择:与乐米科技研发“一卡通”预充值售票方式,实现了更为自主随意的单馆消费,同时保留会员制,沿用希乐城整套网上服务系统和儿童成长测评体系,在实惠中满足各个家庭的不同需求。这样全面的运作模式,相信也能给更多的儿童业态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回到儿童产业同质化竞争这一话题,究其根本原因,不过是因为儿童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与潜力。对于购物中心、商场而言,规划、引入儿童产业,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所蕴含的价值与潜力,更重要的是儿童产业对整体客流量和“全家性消费”的拉动。
当前的家庭群体,很大一部分支出都是围绕孩子来进行,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催化剂作用,购物中心、商场瞄准契机,从亲子消费切入引出顺带消费也是理所当然。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产业固然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蛋糕怎么分、怎么吃却是需要思考的重点。
相关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