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上的白霜到底是啥?不搓干净就吃,有害吗?
2017-05-23 编辑:
太长不看
1,白霜是啥?是葡萄的蜡质。
2,怎么洗掉?蜡质不溶于水,需要慢慢搓,我劝你放弃。
3,那吃下去没事吗?没事。
4,提子也是葡萄吗?一般我们把果肉脆、不好剥皮的葡萄叫作提子,但分类学上它还是欧亚葡萄。
5,我知道你们都喜欢太长不看版,但麻烦还是读读正文啊喂!
酒神的荣光
葡萄上的白霜很难洗,每次洗葡萄都让人头疼。那层白霜到底是什么?葡萄和提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别急,让我们先从葡萄的身世说起……
全世界的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有60多种,它们都有相似的外貌——杂乱的藤条之上生长着掌状或者羽毛状的叶子,像触角一样会缠绕的卷须,还有不起眼的花朵,以及一串串在阳光下闪耀的果实。
不起眼的葡萄花。图:wikimedia commons
在这些葡萄属当中有一种远比其他种重要——那就是葡萄(Vitis vinifera)。这个种原产于欧亚大陆,所以也被称为欧亚葡萄。人类食用葡萄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6500年,在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葡萄种植从南高加索区域传播到小亚细亚,同时通过新月沃土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完成了在西方世界的初步扩张。后向西沿地中海传到西欧,向东传到东亚。
公元前六世纪的陶器上绘有葡萄收获画。图:wikipedia
虽然中国的野生葡萄属植物多达38种,但是并没有栽培葡萄。所以所谓的《诗经》中记载的葡萄,大抵都是些野生的种类。中国最早的葡萄被认为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引入我国的。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pú]饮之,则醄[táo]然而醉,故有是名”。这句话中“酺”是聚饮的意思,而“醄”是大醉的样子,于是葡萄就因此得名了,说白了葡萄就是让人喝得大醉的果子。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倪索斯与阿里阿德涅。图:eleysis69.wordpress.com
不管怎么看,葡萄几乎就是为酿酒而生的,因为它们的果皮上就有丰富的酿酒酵母。再加上果肉中富含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使得葡萄自身就能毫无障碍地变身美酒。人们要做的只是把它们踩碎榨汁,然后把汁水用橡木桶收集起来发酵就好。用葡萄酿制葡萄酒的历史几乎与栽培葡萄的历史一样悠久。公元前1400年,巴比伦国王就颁布了关于葡萄酒交易的法律。在西方,直到中世纪时期,葡萄酒都是标准的贵族饮料,而贫民则更多是饮用麦芽发酵而成的酒精饮料。
14世纪的画作,表现葡萄丰收时节的情景。图:wikipedia
葡萄酒更是成为天主教、东正教圣餐的一部分,作为受难耶稣血液的象征物。那些禁酒的基督新教教徒则是用葡萄汁来代替葡萄酒。
野蛮生长的美洲葡萄兄弟
到16世纪的时候,葡萄随着哥伦布的船队来到带到了美洲,随后跟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活动扩散到美洲大部。其实在这里,已经生活着一大帮土著葡萄了,其中最
重要的当属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和美洲葡萄(Vitis labrusca)。
圆叶葡萄。图:backyardnature.net
圆叶葡萄和美洲葡萄的根系强健,抗病力强,很快就得到了欧洲殖民者的赏识。尽管美洲葡萄的甜度不高,酿制的葡萄酒也有一种特殊的怪味儿,还是被商人带回了欧洲老家,并且试图将其与欧亚葡萄杂交,以产生更为优质的后代。
但是,这个行为差点导致欧亚葡萄绝种——一些危险的乘客也搭乘商人的航船来到了欧洲大陆,它们就是根瘤蚜。
美洲葡萄。图:gardenerdirect.com
根瘤蚜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美洲葡萄根部的昆虫。在长时间的对抗过程中,美洲葡萄已经对根瘤蚜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是,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所有的葡萄园都是不设防的区域。
万幸的是,园艺学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嫁接。可谓峰回路转,既然美洲葡萄的根系可以抵抗根瘤蚜,种植者就开始把欧洲葡萄嫁接在美国来的抗蚜品种,终于让欧亚葡萄逃过一劫。
如何嫁接的示意图。图:wikihow.com
在随后的日子里,人们也在不断尝试培育欧亚葡萄和美洲葡萄的杂交种,一方面提高抗病虫害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善葡萄的品质。但是时至今日,无论是酿酒品种,还是鲜食品种的主流仍然是欧亚葡萄。
嫁接的葡萄。图:mucciimports.com
未来我们吃的葡萄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将拭目以待。
提子跟葡萄有啥区别?
一般认为提子会果肉比较脆,果皮不分离,以此作为区分“普通葡萄”和“提子”的特征。但其实,提子也是欧亚葡萄的一个品种,而非单独的物种。提子的名字,有一种说法是,“提子”即广东语“葡萄”的意思,是商品名称。
常见的几个葡萄品种有:
户太八号,欧洲葡萄和美洲葡萄的杂交种。户太八号的单个葡萄几乎是个小乒乓球,果粒大,近圆形,酸甜可口,果粉厚,果皮中厚,果皮与果肉易分离,果肉细脆。特别适合吃葡萄吐皮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