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挤在北京地铁上的,都是年轻人(2)
2017-05-08 编辑:
辞掉工作换下一个,也许并没有上一个那么完美;去了一无所有的城市从头再来也许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甚至有的人漂泊到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就如同没人能保证来到北京读书,曾经的刘科长,现在的刘副处长的孩子,将来是否可以取得巨大成就,来回报父亲的付出,但这些都不是衡量刘科长作出这一决定的标准。
未来充满了未知,安稳则意味着关闭一切可能性。
在家乡按部就班的刘科长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这是一条几乎可以看到终点的康庄大道。
但这是他的选择,这个选择让他的孩子在更早的年纪去面对更多的可能性,在一个起点更低但是充满更多机会的地方开始,早早的走上一条艰难但却更加丰富的道路。
年轻人不落定在一个安稳的地方,朝着未来前进,即便路上艰难险阻;而另外不够深思熟虑的年轻人或许是在朝着自己的未来摸索的路上,跌跌撞撞甚至走了不少弯路。但他们都选择在路上,选择做这样一个年轻人。
在路上的他们可以清晰感知自己在不断变化、移动,而不是一直在静态的,安稳的踱步。也许在哪一天他们会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就像是《阿甘正传》里阿甘在他的妻子珍妮死后突然开始横越美国跑步,在成为全美的名人之后又突然停止不跑了。年轻人最终长大,或许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或许因为他们累了,但是他们长大了。
但是年轻人这个群体并不会消失,这是一个流动的群体,这个群体就像是在底下急速穿行的地铁。每天都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但是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仍旧保持在1000万上下。
有山东人,新疆人,或者外国人,有十几岁左右的学生,也有北漂多年的农民工。
他们中的很多人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价值,即便没有,他们也在自己的路上,更加明确的瞥见了自己的价值。而这样的年轻群体,共同构成了这个社会的流动活力。
我有个毕业于人大的朋友,家里的钟点工,去年忽然问他填报志愿的事,家里的孩子,高考分数下来了,上一个985没有问题。做钟点工的大姐辛苦工作,老公也在北京做电工,老家的孩子努力学习,一家子马上要团聚。
不过她还是很头疼,不知道让孩子选什么专业好。我想这一定是幸福的困惑。
在路上的年轻人,不分年龄,辛苦但幸福着。
投稿邮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