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天使投资人孙江涛:创业15年,我的成功与反思(2)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29

「1+1+1」还有另外一个理解:就是在最小产品迭代的过程当中,基本上3个人的搭配就可以对这个事情做一个验证。这3个人包括技术、产品、销售,我们这件事就可以投几十万试试,试成了我们就加大投入,3个人就变成30个

  「1+1+1」还有另外一个理解:就是在最小产品迭代的过程当中,基本上3个人的搭配就可以对这个事情做一个验证。这3个人包括技术、产品、销售,我们这件事就可以投几十万试试,试成了我们就加大投入,3个人就变成30个人、300个人,把这个模式复制出来。如果试不成那就迅速关掉,几十万是试错的固定成本。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这套方法论对于做成一个项目的成功概率是比较高的。但我们最近也在反思这个方法论的局限性。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可能会限制做成更大事业的可能性。

  尽管个人赚钱已经不是驱动我们创业的核心因素,但我们还是着重想着这个企业如何去赚钱。我们甚至都不去思考项目今后到底能够做成多大规模,只考虑如何尽快盈利。

  如果创始团队过于注重公司盈利能力和眼前的情况,还会带来另外的一处失误——导致公司中长期发展的局限。你的公司在做了三两年之后已经是市场当中的NO.1,甚至有50%的市场份额,却发现市场本身不再增长了。你想再往别的方向做,发现也没有什么方向了,过去积累的资源也没有太大用处能够在新的方向上用。

  最近我看到了一个说法,说华为内部有一个要求:凡是一个项目在进入赚钱阶段之后,如果不能赚上十年钱,早期就不会做投入。我觉得这是华为这么牛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在对项目做中长期规划时看得足够远,一旦做完投入,产生的收益规模大,盈利周期也会比较长。

  实际上,我觉得做得很成功的企业,他们都是有一种使命感的,在这方面是我们所欠缺的。以前我们没有想过太多如何为用户提供长期的、有价值的服务。

  我们大多是从一个更简单、更淳朴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是不是满足了刚需?当满足刚需后,我们考虑的是能否卡住这个位置,并且卡住这个位置用户愿不愿意付钱,如何赚更多的钱?当盈利这件事和用户的长远利益产生冲突时,我们会选择保持公司有更好的回报率,以及有更好的利润水平,不太会去考虑用户的深层次感受。

  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反思,也是公司间彼此形成指数级差距的最重要的地方。如果你要想做成事业,就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站在整个价值链上全面去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平衡,而不是仅仅想着团队、企业、股东、创始人。

  心要更大一些,容得下理想和追求,也容得下用户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矛盾。只有他们成功了,我们才能成功,这可能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利他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

  • 华为史上最美操作系统,你绝对不能错过的EMUI5.0
  • 国产操作系统典范:deepin操作系统
  • 娱乐办公两不误!这个笔记本能把屏幕拔下来写字
  • 斗鱼响应新规加强监管,坚持打造优质精品直播
  • SpaceX 火箭爆炸原因确定:液态氧过冷成了固态
  • 华为Mate9中国版真机秀 你绝对没发现它有两种版本
  • 99%的人都不知道的微信高效使用术?
  • 乐视网一周蒸发88亿元 贾跃亭反思节奏发展过快
  • 似乎已经战胜传统渠道的小米 今年为什么被OPPO、vivo 打败?
  • 优雅商务风,性能一鸣惊人—TCL 950体验评测
  •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