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雷利史考特推出了《银翼杀手》,它是根据Philip K Dick的短篇事故《机器人会梦到电动羊吗?》改编的,它通过人性测试机器将图灵测试介绍给公众。不过AI远不只是图灵测试那么简单。图灵测试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判断机器人行为,看它是否能与人类区分开来。通过图灵测试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挑战,但它并不是AI的目标。AI研究要创造出可以感知环境的程序,成功达到特定目标:在许多环境中,除了人类还没有什么可以达成目标。似乎其目标就是辅助人类,而不是模仿人类。
狭窄的定义
AI是什么?它不是即将出来的东西,而是已经存在的东西。按照好莱坞的描述,AI和我们很相似,有这种理解可能因为好莱坞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只让我们看到一个定义非常狭窄的AI。《机器人管家》中的人型机器人,《Mother in Alien》或者《Icarus II in Sunshine》电影中飞船的声音,它们全都是通用人工智能。今天的AI是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比如识别图像、下棋、评估保险索赔。
AI可能不等于人类智力
2013年,Spike Jonze拍摄的电影《她》获得奥斯卡提名,它讲述了一名男子与“Sam”的浪漫故事,Sam是一个智能OS,安装在男子的计算机上。Sam可以推断,可以创造,还具备推理技巧,她有很高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另外,Sam还可以感知到情绪,可以建立关系,从各个层面讲她都是人类,但是没有肉体。《她》建立在一种假定之上:将成功的AI智力与人类智力放在一起,我们无法区分,不只如此,它实际上就是人类智力,更快,更聪明。当我们将智力人格化时,实际上就是为智力添加了人类熟悉的特性,比如情绪、意识、自我、良心,甚至还包括自我保护本能。智力类型很多,不是只有人类智力,所以说,我们开发的智力系统并不一定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感觉或者行动。
想一下谷歌DeepMind AlphaGo AI。让我们回到原点,你可能会说它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智慧:能够根据过往经验和理解采取行动。现在,我们再假设它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知觉,也就是说它可以感觉、可以理解、可以获得内在体验。怎样与这样的AI沟通呢?只能在围棋世界沟通。每一局棋都是同一类型的沟通,能够用其它模式吗?比如你将棋子放在棋盘上,表达一种基本的数学原理。它有足够的信息推断你想传达的意思吗?或者只是认为你下了奇怪的棋步,将你从棋盘上踢走?AI不能拥有知觉,我们没有理由这样认为。如果真的有了知觉,世界又会怎样呢?
我们也许应该少思考一与AI“智能”部分有关的东西,多关注“人工”部分。
【编译组出品】编辑:杨志芳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