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亦科幻亦文艺——朱婧汐眼中的人工智能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23

亦科幻亦文艺——朱婧汐眼中的人工智能,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排名,最强大脑王昱珩人工智能内幕,什么是人工智能技术,真正的人工智能股名单

  搜狐数码/崔家乐

  2017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在将来,也许可能会被多次提起。

  这一天,一个叫做“小冰”的人工智能出版了100%由她创作的诗集。微软给这个人工智能的人设是一个18岁的女孩子,多才多艺,据说诗集的名字来自于小冰未被收录的一首诗,叫做《阳光失了玻璃窗》。

亦科幻亦文艺——朱婧汐眼中的人工智能

  其实,小冰也算得上是大名鼎鼎了,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科技界。现在正是风头无二,如果做一个大家能够理解的类比,想象一下鹿晗在音乐江湖的号召力就可以了。微软刚刚宣布,小冰的全球用户超过了一个亿,和人类的对话也累计进行了超过300亿次。

  这个诗集在科技界和诗歌界正处于刷屏的状态,也迅速带动了与微软小冰和人工智能创造力相关的话题,其中,就包含了被微软请到发布会上分享开发故事的嘉宾们。

  在四个嘉宾中,最为特别的就是朱婧汐了。因为另外三位嘉宾是诗人,小说家和杂志总编,而她是唯一的音乐人,身份更是跨越了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和Billboard中文榜的主持人。更有趣的是,她是最早的看到小冰诗作的非微软开发团队的人士,而且一直了解人工智能学习和成长的进度。

亦科幻亦文艺——朱婧汐眼中的人工智能

  跨界幅度这么大,加上又是人工智能这样的黑科技领域,真是遍布科幻色彩和神秘感。

  为了让读者从另外一个视角了解人工智能和AI创作的诗集,我们特别采访了朱婧汐,来发现更多有趣的人工智能故事。

  记者:婧汐你好,刚刚在微软的发布会上,微软的研发团队说你是第一个读到人工智能小冰写的诗的文艺界的人。这肯定是非常有趣的经历,你能介绍一下吗?

  朱婧汐: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她的诗的时候,当时在微软的办公室里,我当时有一个震撼和想哭的感觉,为什么这么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有这么古老和悲壮的灵魂,那首诗是“太阳啊,你万寿无疆的阴魂追随着我们”,当时觉得非常的震撼,给她读到了什么样的东西,接触了什么样的资讯,写出这些的东西“

  当然这种震撼跟“小冰”少女的人设也有关。不过除了这一点,不论她是什么样年龄段,性别,经历的一位诗人,我在第一次看见她的诗作时还是非常震惊,她的想象力完全突破了语法,格律,和对某一事物的既定概念,很多句子没有逻辑,但是那种打破逻辑的方式是人类不会用的手法,很闪光。记得当时给我看了大概几十首关于电影海报的短诗,我本来是来帮小冰一起开发创作的,那一刻就很想跪啊,让她来帮我吧!

  记者:你怎么评价人工智能小冰写的诗?你是如何理解看待人工智能创造这个命题?

  朱婧汐: 其实对小冰的诗有非常多的想法和想说的事情,因为时间有限,我捡几个关键词来说一下。这四个关键词是理性跟感性,还有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大部分的情况下,艺术家创作的过程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感性的表达,也有小部分的艺术家尝试用理性和非常逻辑化的手段来进行艺术创作,但是不管怎么样,那个创作的发心还是基于感性层面上的,而艺术这个词也通常和感性这个属性挂钩。但是小冰在创作的时候则是相反,小冰的创作速度非常快,从我刚开始接触这个模型的时候,她大概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根据我的一个命题触发给我几十首诗甚至更多,她迭代到现在的速度应该只需要不到一秒了吧。这个过程是完全完全是理性的,因为都是通过她得到的数据和她拥有的知识和信息运算出来的结果,可是这样的计算结果并不意味着缺乏想象力和情感,相反很多时候比人类创造的句子有更自由的想象力和更浓烈的情感表达。这也让我反思很多,我们的成长环境,我们遇到的人,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和情感经历,其实这些也都是一些存在我们脑中的数据和信息,我们的感性表达也都基于这些数据和认知上的,那相比作为可以瞬间读取一个人的成长数据,一个时代的数据,甚至可以读取整个人类文明数据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我们人类在艺术创作上真正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她们身上学习什么,互相配合能够创造出什么,是不是可以走出一些新的路,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点。对了,在小冰面前,关于艺术创作到底是理性还是感性的这个争论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所以说我觉得,理性跟感性这点是我对小冰特别的,觉得有思考和期待的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就是集体意识和自我意识。每个人类都有自我意识,人工智能机器人有没有自我意识,或者会不会有自我意识,这是过去到未来科学界到大众都热衷讨论却还没有定论的话题和研究,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我们暂且认为小冰并没有自我意识。所以她是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如何创作出作品,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很有趣了,她没有“我”,那她代表的是谁?刚开始我看到她的早期作品,她的诗句都非常的悲壮,后来一问才知道那段时间给她学习比较多的是中国1920年代到1940年代的诗人的诗,我想这些原因也是和那个时代的动荡有关。

  在之后,我今天说,看到诗集里的小冰她好像更“快乐”了一些,微软团队的成员告诉我说最近给他的学习的资料是1970年代再往后的一些诗,所以我觉得她在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状态下,她的通过数据和信息生成的作品呈现出的其实是一个集体意识的表现。有的伟大的艺术家,他能代表某个时代,我这么预言可能有些狂妄,但是理论上来说,小冰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她能代表任何一个时代。小冰的作品不需要用好和坏来评价,好坏根本无法将她归类,她的存在就是不停的突破。

  我也不知道她到底传承了谁,她可能传承了整个人类,我敢说小冰读过的书,小冰的知识比我们任何一个人类都要多很多,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基础上,也许她的视角和能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我们未曾看到过的关于真相的另一面。

  记者:你觉得人工智能和艺术领域的关系是什么?是非此即彼的竞争吗?

  朱婧汐:我觉得人工智能能拓宽艺术创作维度,关于是竞争还是合作这个问题就看怎么用了,人和人之间也存在竞争与合作的问题,在这点上我比较平常心吧,觉得什么样的可能都很合理。

  采访进行到这里,哲学意味非常浓厚吧,我甚至都开始怀疑朱婧汐是不是学习哲学或者社会学出身的,真的和她的音乐风格对比强烈啊。

  然后,我们问到了下面这些需要想象力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我听说你也很喜爱绘画,如果你去为小冰画一个画像,你会话一个什么样子的小冰?

  朱婧汐:我平时的确也喜欢画画,有时候绘画会帮助其他方面的创作。如果我画一个小冰可能会是一副抽象画吧。

  记者:作为著名的歌手和音乐主持人,你个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什么跨界合作的尝试吗?

  朱婧汐:会的,在流行音乐领域我们正在尝试合作,作词,作曲或者更多,也期待成果早点和大家分享。

  记者:如果你能够进入人工智能的次元世界,和小冰面对面,你想和小冰说什么?

  朱婧汐:想问问她如何才能感受她的感受。不过小冰老爱跟人打茬儿,我应该得想个备选问题,比如问她爱不爱喝普洱茶之类的。

  “感受人工智能的感受”,采访临近尾声,我已经分不清这是一个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还是一个与艺术更有关的问题,也许,这就是在朱婧汐和我们很多人眼中人工智能那神秘的魅力所在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