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数字媒体及娱乐”版块主要由优酷土豆、UC浏览器和高德地图构成。这个板块的初始任务是发挥与核心电商业务协同作用,随着用户规模、内容能力、技术及品牌等方面的进步,收入逐年增长,对营收的贡率约在10%一线。
2017年Q1,数娱版块营收39.3亿,同比增长234%,占总营收的10.2%。
财报只笼统披露了整个板块的营收、EBITA。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板块EBITA难以捉摸,但总体亏损是收窄的趋势。
阿里云、优土虽然还在赔钱,但均已走上正轨,作为行业龙头的前景不可限量。毕竟,AWS、Netflix的成功就在眼前。
红利虽尽,阿里在电商领域的王者地位无忧,而电商业务充沛现金流浇灌的云计算、数媒娱乐已成气候。
此外,阿里参股的众多企业已成为电商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的佼佼者有日均包裹处理量超4200万件的菜鸟;单季GMV达到750亿的口碑(同比增长257%)还有“战国美、抗京东”的苏宁。
可以说,阿里是对“后红利时代”准备最充分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多元化下的财务健康
不怕多元化,就怕乐视那种超出自身实力的多元化。云计算、数媒娱乐仍在投入期,还需分担优土、菜鸟、口碑的亏损,阿里的财务健康状况如何?
1)“主干”粗壮
阿里电商业务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峰为每年的Q4、波谷则是Q1。总体来看,波峰一个比一个高、波谷一个比一个浅。如2016年Q4营收达465.8亿,较上一个波峰高45%;2017年Q1营收315.7亿,同比增长47.1%。
值得注意的是,旺季营收与利润率同步攀升。2015Q4、2016Q4的经营利润率(EBITA)分别为65%、64%。这个比率在2015Q1、2016Q1均为59%。
2017财年,电商业务EBITA达到824.3亿。EBITA为毛利润减去应分摊的产品费用、市场费用、行政费用并剔除股权激励、无形资产摊销后的余额,在内涵上接近Non-GAAP净利润,在数额相当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照此算来,2017财年,阿里电商业务非GAAP利润率为61.6%。
中国互联网公司从事的业务五花八门,门户、游戏、社交、OTA、电商……它们当中,毛利润超过50%的不少,但营收达到千亿规模、非GAAP净利润率50%以上者鲜有耳闻。例如在2016年12月31日截至的财年,腾讯非GAAP净利润为668.63亿,非GAAP净利润率为44%;而京东仅为0.4%。
1300多亿营收、800多亿净现金流入,作为阿里生态的主干,核心电商业务极为粗壮且不停生长。
2)三项费用
典型互联网公司的毛利润相当高,一般以70%以上。但最终是否盈利则要看产品费用、市场费用、行政费用的高低。去哪儿网、58同城的三项费用合计都曾超过营收的100%!
2010财年阿里三项费用合计仅为45亿,2017财年高达456亿,年均复合增长39.2%。
但在2010财年,三项费用合计占营收的67%,而2017财年仅占29%,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
由于财报将电商、云计算、数媒娱乐及创新业务的相关费用混合披露,外界难以知晓这些费用在各项业务中的分摊。但可以肯定的是,单就电商业务而论,三项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会更低。
3)“大马拉小车”,无咎
2017财报披露四个版块的效益(EBITA),只有核心电商板块赚钱,“云计算”、“数媒娱乐”、“创新业务”三个版块都赔钱。
2015年Q2,三个“赔钱版块”EBITA合计达15.3亿,2017年Q1上升到25.6亿。其间8个季度累计“烧”了166.7亿。
如今,云计算、数媒娱乐的想象空间连资本市场都已经认可,烧掉不到200亿人民币,市值暴涨1000亿美元。单从估值角度来看,这100多亿烧得值。
更重要的是,单季烧掉二、三十亿看似很多,但“粗壮”的电商业务能够轻松承受这种“拖累”。2017年Q1,三项亏损业务合计亏损不到电商业务EBITA的六分之一(13.8%)。
还是那句话,互联网公司不怕烧钱,在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烧钱”属于利好。
大马拉小车无咎,小马拉大车危矣。
打赏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