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刘德:小米模式可以借鉴,但纯复制没用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16

刘德:小米模式可以借鉴,但纯复制没用,小米官网首页,小米6发布会,小米自拍杆怎么用,小米怎么进入recovery模式,小米nfc怎么用

  刘德:小米模式可以借鉴,但纯复制没用

  钛媒体注:“小米创业7年,没想到这场仗这么大,这么长,这么痛苦”。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5月13日在混沌研习社课堂上,这样总结着小米的成长。

  2017年4月,是小米成立7周年。在这七年里,小米成功的模式的独一也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替代。但对于一直致力于创建小米的创始人之一,刘德的一席话里,将这几年小米的收获与困惑都传递出来。

  八个收获

  他总结过小米的这7年,到底得到了什么?

  第一个收获是团队。用他的话来说,“那时候我们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上六天班。这些平均20几岁的年轻人,一仗一仗打下来,增长了很多经验、教训,得到了自我提升和成长。我们锻炼了一支强有力的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是我们第一个收获”。

  第二个收获是品牌热度。在过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中国TOC科技领域,小米所收获的品牌热度,在刘德看来是极为值得骄傲的。

  第三个收获是活跃用户。刘德称小米打造了一批精准的用户群,这些用户是17-35岁的理工男。随着米家产品出现,这个年龄到了45岁,但是最经典的用户还是在29岁-39岁之间这一段。

  小米打造了两亿的活跃用户,用户群的年龄阶段在上升。而保持这些用户活跃度更是极为重要。

  在他看来,活跃用户跟传统用户最大的不同是:活跃用户等于他们都坐在你家的客厅里,你出什么产品,他就会看到,获取用户成本很低;而传统的用户等于散落在大街上,获取用户成本是很高的。

  第四个收获是电商平台。正如刘德所言,世界上的电商,没有哪一款不是烧钱烧出来的。而小米没有烧钱的原因是在于小米手机只在小米电商平台上发售,因此这款产品拉动了一个副产品叫电商。

  2015年的米粉节,小米网同时动员了2000万人上线买东西。今年的米粉节,同时有5000人在线买东西,“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电商”。他认为,小米电商可能是世界上少有的靠产品的拉动力带出来的电商。这就解释了小米后来开始做生态链,并要求生态链的产品都要做那些自带流量的产品。

  这个世界上渠道跟产品永远是在博弈的,他用这句话总结了产品和渠道的关系。

  第五个收获是供应链。刘德认为,一家公司流水过了一百亿以上的时候,一定要把供应链理顺了,而小米生态链做硬件产品成本控制比较好。他举个例子称,由于硬件是非常考验供应链的,美国有一个做风火轮的团队,成批买小米的移动电源,拆了它用电芯,因为便宜。

  第六个收获是资本。一个企业高速增长的时候,少不了资本的助推。“所以小米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所有给投资方的承诺,都做到了。换句话说我们帮助这些大佬们挣到了钱,所以我们做生态链的时候,这些大佬相信我们,愿意投资给我们”,刘德说。

  他详细说到,一家公司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只要能拿钱解决的问题,要迅速拿钱解决。任何一个公司手里面现金多都不是好现象,因为中国股市不健康。

  对比之下,美国股市很有趣,有些大公司一发财报,专业人士一看现金很多,股市马上就掉。中国人很奇怪,这么多钱怎么会掉呢?因为投资人认为你拿那么多钱,但是无作为。

  第七个收获是信誉。他表示,小米不管是在银行体系、资本体系还是用户端,都有非常好的信誉。

  第八个就是方法论。创业这么多年,积累了大量如何做公司、如何做产品的方法论。这就是刘德认为在小米干了几年下来,真正拿到手有价值东西就是这些。

  是否增长太快?

  刘德称,做公司有两点很重要。一方面要知道自己优势,另一方面要想象未来。如果两个圈没有交集,要迅速改变。如果两个圈有交集,要把交集的部分迅速放大开,这可能是未来。

  在回顾小米的收获之后,刘德同样反思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小米是否成长的速度过快?因为在外界看来,一家公司增长太快了,不是什么好现象。

  但刘德清楚的表明:互联网公司的速度,跟传统公司确实有差异的。

  他把传统的公司比作一棵松树,需要用30年、50年的时间慢慢地长大,一百年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松树往往会在枝繁叶茂的时候轰然倒下。今天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就是这样,即使大家都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儿,轰然倒下,救都没得救。

  他把互联网公司比作竹子,雨后的春笋能一下子成长起来。如果环境成熟,三年时间就能迅速长成一棵参天的竹子。但是竹子的问题在于生命周期很短,它需要不断新陈代谢。

  这也就是小米执着打造生态链的模式的原因,就是要把小米打造成像竹林一样的公司,而不是松树一样的公司,再把一棵竹子发展变成一整片竹林。竹林公司比松树公司更稳定、安全,因为它能完成自我新陈代谢,扩张起来没边界,这就是竹林效应。

  学习小米模式有用吗?

  在资本急功近利的本质下,小米的成功自然成为了众多企业甚至创业者学习或者复制的对象,但面对“学习成功的案例到底有用吗?”这种困惑,刘德有着自己的主张。

  他表示,不管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都有参考价值。这就像我们学棋,要背棋谱,要复盘,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对过去的研究和学习肯定很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轴不能照搬。尽管满机场放着很多成功学的书,但是很少有人因此成功,所有已经发生的商业案例都是彼时彼地的。

  商业最美妙的是变化,有时间轴的,你一定要知道环境是变化的。

  更不能忽视的是,你看到的和媒体宣传的企业的案例并非完全真实。刘德解释说,“我做小米的时候,外面有各种对小米战略布局、成败案例的解释,但我深入其中发现跟我讲的并不完全一样。也许我们某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完全靠误打误撞的运气。”(钛媒体实习编辑张娜综合报道)

  以下为刘德演讲实录:

  2017年4月,是小米成立7周年。

  我分享下我这7年的感受,总结起来就是 “三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这个仗这么大;第二,没想到打了这么长时间;第三,没想到打的这么痛苦。

  刘德:小米创业7年,没想到这场仗这么大,这么长,这么痛苦

  创业如何从0到1000亿市值?

  第一,没想到这场仗这么大。今年按雷总的目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小米应该稳稳的过一千亿的营收,我没想到有这么大规模。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