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福建两村庄结怨禁婚300年 当年私奔者终被正名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12

福建两村庄结怨禁婚300年 当年私奔者终被正名,小伙与前女友母亲私奔,与人私奔的妻子回来了,男子媳妇与村书记私奔,15岁少女恋20岁网友闹私奔,妻子欲与人私奔 丈夫杀其泄愤

  除了摔月牙板请示神明的仪式,两个村派出的村民代表还共同抽了签——上上签。解签师傅手一挥,“这是大好事,你们从今天开始,回去就能通婚了。

破除婚禁前,月亮埔和梧山村的村民代表去关帝庙抽签问吉。受访者供图

破除婚禁前,月亮埔和梧山村的村民代表去关帝庙抽签问吉。受访者供图

  两块红色的月牙形竹板“啪、啪”摔在地上。一正一反,连续起落三次——“神明同意了!”

  从村里赶到30公里外关帝庙问祖的20多名村民代表,这才算彻底解开了“婚禁”的心结。

  15天后的5月1日,在一场双方村民共同见证的仪式下,福建南安市美林街道月亮埔村和梧山村长达300年不通婚的旧约宣告废止。

  在闽南,不少村庄仍保留着延续上百年的婚禁旧俗。按民史专家的考证,婚禁多起缘于清朝中期至末期,因村级管理薄弱,多山少田,生活资源匮乏,家族常起争端,很多村庄立誓不与对方通婚。

  而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新的社会风尚影响下,婚禁的旧俗正在被逐步破除。

  “上上签”

  王兵与傅瑶,成为梧山村和月亮埔村300年来第一对自由恋爱结婚的男女,打破了两村“互不嫁娶”的陈规。

  有近6年的时间,王兵与傅瑶的婚姻被村里人称作“暗婚”。

  他们的婚礼低调简单,迎亲仪式是在酒店内搞的,没有放鞭炮,没有摆酒席。

  今年3月,梧山村老人协会会长王跷鼻跟两村村民吃饭时,谈到了婚禁。有人举了因为禁婚,女方不得不打胎的例子,还有人提到王兵傅瑶一家,作为两村第一对“暗婚”夫妻,家里生意不但越做越大,还“生了两个儿子”。王跷鼻一拍桌子:“这事得赶紧办了。”

  王跷鼻76岁,白发爬满头。他20岁开始当生产队长,后来成为村委会副主任,因为办事公道,德高望重,被选举为村里老年会会长。

  电话打到隔壁月亮埔村傅梓芳家里。傅梓芳是前任村委会主任,去年,他刚就任月亮埔老人会会长,“很希望在任上做出点实事”。

  傅梓芳趁着晚上在村里走访。茶盘摆上,清亮的铁观音端在手里,“说起开解婚禁,大家都说好”。

  按当地风俗,人同意了,神明也得同意。

  在梧山和月亮埔,走不多远,拥挤的新建楼房间,就出现一座闽南特有的红砖厝。燕脊飞檐,屋脊和高高翘起的屋角上,彩绘的游龙拱卫着庙宇。

  这是上百年来闽南独特的地域文化。村民建起两层到十层不等的新房,家家户户辟出风水出众的位置,供奉着观音菩萨、地爷、关老爷。村民认为,各路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生活的顺遂。

  除了摔月牙板请示神明的仪式,两个村派出的村民代表还共同抽了签——上上签。解签的师傅手一挥,“这是大好事,你们从今天开始,回去就能通婚了。”

村民代表抽得得上上签。新京报记者李兴丽 摄

村民代表抽得得上上签。新京报记者李兴丽 摄

  为了让村里人信服,签面被拿回去,供村民们传阅。

  5月1日上午9时,是傅梓芳和王跷鼻等人选定的良辰吉日。地点选在梧山村的防堤路上。这是两村交界处,当年路面从4米拓宽至10米,曾占用了月亮埔村民的耕地,但并无人要求补偿。“这是两村村民交情的见证”。傅梓芳说。

  “百年恩怨化云烟,两村婚娶成坦途。”十几条条幅铺满了村庄。供桌上请来了万公妈。这个传说中抚慰千名抗清将士亡魂的万公妈,成为两村都信服的神明。

  猪脚、鱼、鸡,苹果、香蕉,供品摆满了桌面。

  9时整,傅梓芳和王跷鼻共同燃起三炷香,在村民的叫好声中,跪拜祈福。这一天,王跷鼻专门穿了件崭新的白色衬衫,他拿着话筒有些激动:“以前朋友兄弟一起出门赚钱,现在在家,我们也(可以)变成朋友兄弟了。”

  鞭炮声中,两村300余年的婚禁成为了历史。

梧山村老人会会长王跷鼻在“破冰”仪式上讲话。

  梧山村老人会会长王跷鼻在“破冰”仪式上讲话。

  延续几百年的“毒誓”

  月亮埔和梧山不通婚的“毒誓”要追溯到300年前。

  “大致就是因为争夺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坑沟水源作为灌溉水。”5月9日,傅梓芳指着村庄不远处的一条溪流解释。最初几家几户的争执,发展成两个村,甚至两个姓氏的争端。

  月亮埔以傅姓为主,自明末清初从中原迁来泉州,已发展到35氏,大约2000多人。梧山村以王姓为大姓,人数有近3000人。

  梧山村的老人王孔雀记忆最清晰的一次冲突发生在1967年。村里16岁以上的壮丁守住了水源的一侧,另一侧是月亮埔的傅姓人。对战甚至引来了晋江等地同姓的宗亲赶来壮声势。上千人,对峙了两天两夜,“鸟枪、土炮都用上了,不过都是朝天开,并没有伤到人。”

  最后,政府出面结束了对阵。次年还组织两村开联谊会,化解矛盾。“从那时起,两村就恢复正常交往了。”傅梓芳说,但婚嫁一直是忌讳。

  在闽南,类似情况还发生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等地,有部分村庄仍存在两村或两姓互不通婚的旧俗。

  与月亮埔和梧山村邻近的金枝、玉叶两村,到现在就仍然不通婚。金枝村老人会会长杨水火说,金枝村全部村民都姓杨。根据杨氏族谱,他们从河南固始迁入泉州,目前全村3600多人。

  三百多年前,一个金枝村的女人把娘家的山契带到了玉叶的婆家,几经交涉不愿交还。金枝村的老祖宗点上三炷香跪地发誓,绝不再和玉叶村通婚。

  在金枝、玉叶、梧山、月亮埔,很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不清楚婚禁的由来。

  “现在不通婚的禁令,大都源自明清时期,解放前比较普遍。”闽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王安群解释,那时村级管理松散,主要依靠“公亲”,即乡绅自治和调节。解放后这种禁令几乎没有再发生,但也一直没有完全破除。

  历史上可查的现实因素是,闽南不少宗族从各个地方家族式迁入。繁衍生活需要资源,从个体的争夺,演变成整个宗族的械斗。“想要打破陈规,要面临极大的压力,甚至成为众矢之的,这是禁令难除的一个重要原因。”民俗专家傅孙义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