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互联网”造车新时代 传统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10

“互联网”造车新时代 传统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什么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困境,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峰会

  摘要:联网思维究竟会让汽车产业走向何方,汽车产业的未来又将由谁来主宰,传统与创新是否真的水火不容?

  “互联网”造车新时代 传统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

  “特斯拉”成为这个时代对未来汽车憧憬的符号,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还是怀揣“造车梦”的互联网企业都将“特斯拉”作为自己的假想敌,但在经过几年的喧嚣之后人们对汽车产业的未来日渐明晰,传统车企也在渐渐觉醒。联网思维究竟会让汽车产业走向何方,汽车产业的未来又将由谁来主宰,传统与创新是否真的水火不容?

  承载人类梦想的汽车工业

  汽车一直都是人类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对象,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动力汽车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虽然未能制成实物,但这却充分的反映出汽车的形成让人类发挥了无尽的想象力。

  “互联网”造车新时代 传统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

  Karl Benz在1886年发明的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车

  在经过近两百年的失败与尝试后,1883年10月1日,科尔?本茨(Karl Benz)与另外两名商人在德国曼海姆共同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莱茵燃气发动机厂(奔驰公司),该公司开始研发汽油机车,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终于在1886年1月29日获得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车的专利,这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轮汽车正式贩售。 而1888年,法国自行车商人埃米尔·罗杰斯获得奔驰的许可,开始了商用汽车的生产。

  自此汽车真正的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最初的设想到雏形的出现汽车在短短的130年时间里完成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此阶段人类从未停下对新型汽车的探索,飞行汽车、潜水汽车人类在汽车身上依旧发挥着无尽的想象力,汽车工业也成为影响全球工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而汽车一直是一个时代工业技术与科技技术的集合体,这模一式至今也没有变。在汽车产业链中所涉及的行业庞大而复杂,钢铁、机械装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乃至物流、金融行业。如今新的能源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变革,汽车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同领域的公司对这一行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汽车行业也再一次成为人类实现梦想的舞台,曾经在科幻电影中才能出现的画面渐渐的走入了普通家庭。

  特别是特斯拉的出现让世人看到纯电动汽车的未来,无论从性能还是稳定性上来看特斯拉无疑是目前全球范围能最成功的量产纯电动汽车,同时作为一家专业生产纯电动车的美国上市公司,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是格外抢眼,更被盛赞为新能源汽车界的“下一个苹果”。这让人们对纯电动汽车与互联网化汽车的未来充满遐想,越来越多的“特斯拉”们在市场中涌现。

  “三流”合一时代的“百家争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源革命让“汽车”中代表汽油的“汽”字即将失去他的实际意义,2017年2月1日,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 Inc)正式宣布将该公司的注册名称中含有“汽车”意义的“Motors”一词去掉,改为Tesla Inc.,这在内燃汽油机车诞生百年以来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而未来汽车也不再简简单单的是代步工具,在新的科技与能源革命下汽车将成为“工业与电子制造”、“人工智能科技”、“移动互联网”三大领域的结合体,三股技术洪流将重新定义汽车这一概念。

  (1)工业与电子制造

  回顾特斯拉的发家史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款产品Roadster特斯拉秉承了高性能的产品设计理念,其运动版本0~100公里加速只需3.7秒,直线加速轻松击败英国老牌跑车路特斯(Elise)。外界对这一结果表现震惊,但受到当时的电池技术限制Roadster的续航能力差强人意。民用电源充满电需要16个小时,而其续航只有35英里。受此限制Roadster从2008年至2012年在31个国家仅销售了2250辆。

  但从Model S开始特斯拉在现有锂电池的技术边界条件下,通过升级电池管理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续航里程,最大480公里的续航里程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

  除了新型电池科技,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VR虚拟装配技术都将被应用到新型汽车工业中。特别是机器人技术将实现工厂真正的自动化生产,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实现物资的转移,轻型机器人与柔性抓取机器人实现零部件的定位于安装,在辅助系统的帮助下实现最终装配结果的检测。

  (2)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汽车行业的重心由硬件设施不断向系统与软件方向发展,无人驾驶,人车交互等技术让传统汽车焕发新的科技之光。百度,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杀入这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产业链中已渗透到市场营销、金融保险风控、生产及流通效率管理、自动驾驶及交通管理、研发及新品测试等诸多领域。其中最受关注的仍是自动驾驶技术,但该技术无论是技术本身、产品规划还是法规伦理,都远远没有形成能够实际应用的外部环境,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辅助驾驶或半自动驾驶。

  正是对这一技术宣传定位的模糊给特斯拉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接连发生的事故,特别是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生的Model X倾翻事故中,车主号称开启了自动驾驶系统,一时间自动驾驶系统成为众矢之的。而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介入调查特斯拉Model S致死事故,使特斯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虽然最终NHTSA经过调查证实Tesla 的自动驾驶与 AEB 自动紧急煞车系统在此次的事故中并未出现瑕疵。但在调查报告中NHTSA明确指出 Tesla 的系统并非被设计来应付所有的碰撞事故,包括交叉路的车祸,并表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套仍需驾驶本身持续全神贯注于交通情况,并随时为避开事故做出反应做好准备的系统。

  一系列事件证明自动驾驶安全性尚处在不稳定阶段,因此各国政府对这一技术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美国密苏里州曾因特斯拉事件叫停了卡车列队自动驾驶路试,我国也在起草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标准化的规定,而在该法规最终定案出台之前,所有汽车企业都不应在高速道路上进行实地测试。虽然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对无人驾驶技术发展造成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技术环境得以规范的重要契机,在各项法规健全后人工智能技术引导下的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环境将得到质的飞跃。

  (3)移动互联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