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运十副总设计师:我们买飞机的钱比百座金茂大厦还高(2)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5-08

程不时:分很多组,因为有很多很多专业,有的专业组有五六个人在工作,房子实在没有了,在走廊上,在楼梯上,楼梯下来这里摆,还有就是干脆,这空的不是有包装箱吗,来把包装箱拖过来,开一个门,我们有的设计组,

  程不时:分很多组,因为有很多很多专业,有的专业组有五六个人在工作,房子实在没有了,在走廊上,在楼梯上,楼梯下来这里摆,还有就是干脆,这空的不是有包装箱吗,来把包装箱拖过来,开一个门,我们有的设计组,就在这个包装箱里面工作,有这样的情况。

  解说:运十项目启动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增大了项目的难度。

  记者:这么大的影响,动荡,对你们而言,还能静心地潜心设计吗?

  程不时:大家是很认真,认真到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子,第一次涉及到噪声问题,大家都没接触过,这怎么办,就跟民航联系了,从这个最基层的调查起,而且说噪声的来源是什么,最大的来源是这个发动机喷口,这个喷口后面喷出来的喷流,有一个三角锥,这个里面噪声是最大的,那么这个噪声到底有多大,我这个隔音要隔多少,把它隔掉,没有数据,那么他们进去测,我们搞噪声的那些人就去测,怎么测呢?往里拿着拾音器,一个杆子伸到前面,伸到噪声锥里面去,还不够近,还要往里走。

  记者:危险吗?

  程不时:那是怕危险,怕震昏,把人要震昏,震昏就倒在那里头出不来了,所以你用绳子绑住,这是最土的方法,简直是过泸定桥的办法。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

  程不时:比如说油量的移动的问题,我们这个飞机要装56吨油,要装到机翼里面,但是飞机在空中,它要倾斜的,它一倾斜,油箱就在里面晃荡了,油就流了,怎么保证继续供油呢,有个实验,要做一个真正的,机翼一样大的油箱,我们真的做了这么一个油箱,很大的,几十吨油装进去,然后让它在空中可以这样动,几个动作怎么做呢?我们工人工程师,他设计的时候,用三个点把它支起来,这三个点不同的移动,就可以造成几个角度的变化,你知道吧,后来航空部的副部长,搞技术的副部长,他一看这是开创性的,都没看见过的,他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利用创造性思维,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我后来到了美国,美国有个造大飞机的公司,我去看,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我看他们做,他们怎么做,机翼上吊很多钢索,然后这边拉那边拉,可以让它在空中变成各种形状,那比我们土多了。

  1980年9月26日,上海大场机场,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记者:当时飞机飞上天那一刻,我想在您心里肯定不一样?

  程不时:飞上天以后。

  记者:是不是就意味着放下心了?

  程不时:那当然了,不只是飞上天一刻,而且是整个一直到安全下来,心才放下来,试飞的王金大同志跟我讲。

  记者:试飞员叫王金大。

  程不时:叫王金大。

  记者:您跟他交流了吗?

  程不时:问他怎么样 你感觉怎么样,就像大个子打篮球一样,我说大个子打篮球什么意思,原来这个打篮球的都是大个子,但是打篮球的大个子,他生龙活虎, 对吧。穿插传递什么,生龙活虎,他说运十在空中那么大的东西,但是飞起来它得心应手。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000千米。在更高、更快、更远的飞行性能上,运十实现了我国20世纪内研制过的民用飞机从未有过的超越。程不时清楚地记得,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戛然而止。

  记者: 因为什么原因?

  程不时:搁置就是说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就需要外国人来辅佐,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记者:但是首飞成功了,而且国外行业也认可,这不都是最好的事实吗,在当时?

  程不时:同时我们在试飞的时候,麦道在谈判,就是两条路摆在路上,一个是跟美国人走,一个就是在自己再发展下去,那么包括具体造飞机的人中间都有一部分认为,我要造就造美国飞机,我造中国飞机多不光彩,对吧,我造就造美国的,这说起来多响亮。

  程不时回忆,也就是在那时候,运十飞机的研制经费出现了问题,最终,运十因为缺乏后续资金而终止研制。

  记者:做什么呢?

  程不时:还得补充一些试验,再继续飞行,再造几架出来飞,然后这六千万这个情况底下,上海是作为一个地方了,就表态了,因为你这个工程是在上海,我愿意出一半三千万,另外的三千万,本来规定你的资金是由航空部提供的,这是国家通过航空部下达指令,你向航空部提要,航空部说没有,没有这个钱。

  记者:那你们这些设计人员,没有和他们进行解释?

  程不时:设计人就291个,研究员跟高级工程师联名签名。

  记者:争取什么呢?

  程不时:争取不要引进外国的飞机,来打压中国的飞机,争取在中国来生产麦道飞机,是不合适的,这样把中国飞机熄火了,这个意见上去了。

  记者:结论呢?

  程不时:结论就是生产外国飞机,赶紧把厂房腾出来。

  1985年3月31日,运十下马一个月后,上海航空公司的代表和美国麦道飞机制造公司的代表在合作生产MD-82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协议书上签字。从此,中国开始利用美国技术,建立自己的民用航空工业。

  记者:那意味着你们多年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

  程不时:没有,我觉得是中华民族必然要经过的一段过程,在历史上付出的代价。

  记者:您为什么这么解释呢?

  程不时:很多人一直把我往这方面诱导,你一定觉得很可惜,一定觉得什么,自己这个人生中碰到的挫折,又不是这一件事,多少了,是为民族惋惜,我最后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有三十年的时间,我就是在呼吁中国应该把民族工业搞起来,应该攻克像民用运输机,这样高端的占领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