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

农村彩礼价格节节攀高:甘肃娶妻60万湖北配18金(2)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4-11

制度性交易负担较重,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村新业态发展。中西部某县一“80后”创业青年两年前从北京返乡从事农村电商,主打黑芝麻系列产品。他说,黑芝麻进入大市场的第一步便是进行产品资质认证,然而自己去跑认证半

  制度性交易负担较重,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村新业态发展。中西部某县一“80后”创业青年两年前从北京返乡从事农村电商,主打黑芝麻系列产品。他说,黑芝麻进入大市场的第一步便是进行产品资质认证,然而自己去跑认证半年都不一定能办下来,而给中介交万把块钱,轻轻松松一个星期就能办下来。

  此外,随着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逐渐普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监利县福娃三丰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400多亩、代管1万多亩田地。合作社负责人周振涛说,由于银行贷款难,他不得不找民间借贷,去年光利息就付了10多万元,占到利润的40%。“现在合作社普遍缺资金,利息成本成了很大的负担。”

  银行贷款“嫌贫爱富”这一老问题逐渐成为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拦路虎”。

  今年32岁的肖敏奇是中部某县村民,家里条件比较困难。在外打工十年后,肖敏奇决定返乡创业,从事农村电商,销售村里的大米以及部分土特产。同时,他还去贵州织金县取经,在家种植红托竹荪。

  但由于市场研判失误,红托竹荪的销路不畅,去年一年肖敏奇亏损一万多元。创业不顺,加上未成婚,肖敏奇父母也看着着急。过完年后,他重新背起包袱,跟亲戚去云南学手艺。

  肖敏奇说,村里一些种植有机水稻、猕猴桃的农户均有机会拿到政府补贴,但他种植竹荪拿不到,有点难以理解。“他们种植规模有几十亩,确实比我规模大,但我们对资金的需求也不一样。”肖敏奇说,本想去银行贷款闯过“创业的第一道关口”,但得到的回复却是“规模太小,又没抵押,贷不到”。

  推进供给侧改革

  基层干部和相关专家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要注重进一步减轻农民身上的各种新型负担,提高他们的纯收入和财富积累,真正实现致富奔小康。

  首先,应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袁长波认为,当前农民的需求提升,现有的供给满足不了这些需求,迫使他们花费较大的成本到城市消费。

  他建议,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下沉到乡镇和中心村,送到农民身边,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并逐步引导他们在当地就近完成市民化和城镇化。

  其次,应强化基层治理,扎实深入全面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表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风俗吞噬着农民有限的财富和国家的扶贫资源,在农村社会没有形成有效自治之时,国家择机介入加强引导显得尤为必要。

  贺雪峰说,首先要管住基层党员干部,让这部分人不参与;再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订立村规民约等方式,逐渐转变乡村陋习,给不堪重负的广大农民松绑减负。

  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措施,探索移风易俗。江西省文明委日前出台《江西省农村“推动移风易俗 促进乡风文明”行动方案》,明确规定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

  再次,应改革创新农业扶持方式,多措并举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成本。

  周振涛建议,一方面结合农民需求加强农田水利、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构建大信息平台引导农民合理生产;另一方面着力优化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结合农业特点推出更多优质低价的金融产品。

  同时,加大力度规范基层权力使用,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服务水平,降低农业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农产品入市障碍,让新经济新业态在广大农村蓬勃发展。

  娶妻难:一些农村家庭因彩礼债台高筑

  “偏远农村多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他花费还不算,倾家荡产全抖完,拉下饥荒谁来还?”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中西部某县农村采访时听到的一句顺口溜。

  在旧习俗和攀比风气影响下,象征着喜庆幸福的结婚彩礼在一些农村地区反而成了家庭负担。记者采访发现,面对“有利可图”的“彩礼经济”,一些农民将女儿看成集市上“竞价”的“商品”,而为应付高额的结婚彩礼,不少农民家庭债台高筑。

  专家认为,高额彩礼与过去“重男轻女”引起的男女比例失衡密切相关,不仅让婚姻变了味,也严重影响社会风气。伴随城镇化加速、大量务工人口流动,农村适婚女性数量锐减,高额彩礼在农村仍然存在攀升空间。

  记者调研发现,西北地区近年来彩礼价格节节攀高,甘肃庆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而彩礼已经达到了20万元。此外还有“二程”(男方给女方买衣物的钱款)、“三金”等诸多名目繁琐的婚娶习俗,女方还要求买房买车,这样下来一家娶妻成本可高达约60万元。

  彩礼价格与贫困程度成正比,一些农村生活水平越低,彩礼负担越重,婚嫁矛盾也越突出。中西部一农村第一书记说,当地彩礼价位与家庭收入紧密挂钩:一等属条件较好者,彩礼20万元以上,家里有房有车;二等属于一般,彩礼10万元上下,这种情况居多;三等是花费五六万元去越南、云南等地买媳妇;四等是家庭财力不够,结不起婚。

  越来越重的婚嫁负担,除了致贫返贫,还衍生不少社会问题。由于“娶妻难”凸显,甘肃庆阳甚至出现了“人市”,每年腊月在县城乡镇繁华区,媒人们聚集在这里说媒拉纤,产生了骗婚、“黑媒婆”职业化等乱象。

  同时,一些负担沉重的家庭“养老扶幼”问题突出,生活状况令人担忧。自从跟儿媳妇离了婚,儿子就出门打工很少回来,西坡村村民张宗良想给儿子再物色个“二婚”,但彩礼已经涨到了22万元,娶不起。如今,74岁的张宗良成了空巢老人,还抚养着一个留守孙子。走进这个“光棍家庭”,满屋脏乱不堪,桌上剩饭剩菜散发出馊臭。

  记者调研发现,多重因素导致农村彩礼高涨。首先,男女比例失衡严重。由于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男多女少较为普遍。江西、湖北等地一些村小组几乎清一色的小伙子,待嫁女青年变得“金贵”。

  年逾古稀的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码头村村民何宜均年轻时当了近20年村干部。他认为农村传统的“无子意味着绝后”的观念,无形中使得男女比例失调,推高了农村男青年娶妻的难度和成本。村里26岁以上的男光棍就有40多个。

  其次,经济基础薄弱。记者发现,但凡是婚嫁歪风盛行地,多属工业薄弱的农业县区,外出务工成为当地农民主要选择,而女性外出后大多不愿再返回农村,进一步加剧女性资源稀缺。

  再次,攀比风气成习。“有时候就是个互相攀比的心理,辛辛苦苦养了20多年,如果自己女儿结婚彩礼不如别人家的,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江西省鄱阳县西分村村民江明礼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