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新闻社评 法国巴黎恐袭背后真相原因与欧洲难民潮
2015-11-18未知 编辑:新闻百事网
新闻百事网 又是法国。今年年初《查理周刊》引发的恐怖袭击事件,一度让法国人感到恐怖组织就在眼前,而当地时间上周五晚上巴黎又发生暴力恐怖事件,更让法国人觉得不是生活在欧洲的法国,而是在中东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暴恐引发的平民伤亡人数还在上升,奥朗德总统已经宣布法国进入紧急状态。全球各国虽然都宣布和法国站在一起,一边哀悼,一边谴责,但是谁制造了暴恐事件,依然是未知数(法国方面怀疑是IS)。当然,IS(伊斯兰国组织)也宣布对事件负责,但观察家们认为IS的宣示并未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信息,更像是重复舆论已经报道的消息。也有人认为,事件或许为基地组织(卡伊达)所为。
暴恐事件由极端宗教组织策划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这次恐袭事件,更像是九一一事件的翻版,属于严密策划的系列恐袭行动,现场有人听见袭击者高喊“为了叙利亚”的口号,则使暴恐事件和叙利亚政局扯上了关系。
暴恐事件的罪魁祸首必须找出来,这是奥朗德最迫切的现实任务,否则他将让陷入恐慌、悲愤的法国人又多了一份不信任。所以,奥朗德要让浪漫的法国变成恐怖的法国,还是要做小布什那样的反恐总统,这是奥朗德、法国现在和未来痛苦的抉择。
九一一事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美国国内通过立法和强化反恐机构,搭建了安全的反恐网络,当然这是由美国处于两洋之间的独特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此外,美国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虽然欧洲分化为支持和不支持伊拉克战争的新老欧洲两个阵营,但在当时的基地组织看来,西方世界不论欧美都是“圣战”的对象,也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敌人。因而,恐袭虽然远离了美国,但欧洲各国却不时被恐袭滋扰。每次恐袭事件发生,人们也都习惯性地将欧洲的倒霉视为追随美国的结果。
亨廷顿所谓的“文明冲突”很有道理。不是欧洲各国刻意追随美国,而是美欧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存在着历史和现实的冲突。《沙尔利周刊》因为发表讽刺和亵渎伊斯兰的文章而招致恐袭,但这并未改变《查理周刊》对伊斯兰世界嬉笑怒骂的言说风格,即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