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的痛点或许一开始就错了,投资人能到年底再哭吗?
2017-05-25 编辑:
本文为“Cheetah Lab”原创文章,作者:Cheetah Lab 高级分析师 方杨;如需转载必须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Cheetah Lab”和作者姓名,且不得更改或增删文中所有信息。
前言
一个关于钱的故事:
Cheetah Lab统计,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在40天时间里获得约1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整个共享充电行业入局者已经多达22个,而超过38家入局资本中,IDG、腾讯、鼎辉资本、元璟资本、红点中国、金沙江创投等名字赫然在列。
一个关于“翔”的故事:
五四青年节,“网红CEO”陈欧和“国民老公”王思聪的一场互怼又一次为共享充电宝赚足了眼球。聚美优品宣布以总额3亿元的现金投资移动电源租赁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投资后,陈欧将担任“街电”董事长,而聚美优品也将持有“街电科技”近六成的股份。聚美优品的跨界路线虽然让人傻傻看不清,但万达公子对共享充电宝的鄙夷却是明晃晃的,“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就吃翔,立贴为证”,思聪如是说。
这两个故事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现状的真实写照,一边是资本热火朝天的追捧,一边是旁观者铺天盖地的质疑。上面这场互怼其实只是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争论中比较出名的一场。充电到底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是笔好生意还是泡沫一场?共享充电宝投资热什么能冷却下来?Cheetah Lab 带你透过市场弥漫的硝烟,一探究竟。
一、玩家一览
(1)22个项目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局内人都有谁:
除了三家尚未获投和两家未透露信息的企业,绝大部分的项目都已经获得资本注入,跑得最快的小电科技已经到了B轮,并且获得单轮融资金额最高,其背后的投资方阵容豪华,天使投资人包括投资饿了么、滴滴、ofo的金沙江合伙人朱啸虎,以及在A轮早早入局的战略投资方腾讯。5月初的B轮则是由红杉资本和高榕资本领投、腾讯继续跟投。
从获得的融资总额上来看,小电,来电,街电和Hi电是目前市场上的龙头玩家。
(2)两种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桌面式的项目数量更少,只有八家,占全部项目的36%,但更受资本青睐,共有24家机构参与投资,融资总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
(3)三个应用场景
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应用场景来看分为三大类: 一是大机柜移动模式,用户可以在A点借出充电宝,在B点归还。主攻大场景,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其代表者是“来电科技”。
二是小机柜移动模式,可容纳十个左右的充电宝,主攻小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可A点借B点还。代表是“街电科技”。
三是桌面固定模式,线机一体,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配置在KTV、包厢、走廊等场景的墙壁或桌面上。代表是“小电”、“Hi电”。
在操作流程、缴费方法和归还方式上,这三种模式大同小异。
移动模式都需要大概100元的押金,并且街电、来电都是芝麻信用分600分以上可以免押金,但是使用来电共享充电宝,需要另外花10元购买数据线(Excuse me??!)。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目前为止,各家企业还都主要依赖微信公众号作为载体,虽然像来电、小电、街电、充充等也开发出了安卓和iOS版的App,但版本还都是1.0,有些还没有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上线,或下载量极低,应用宝上小电的下载量为228,充充的下载量为41,而来电和街电的App还未上线应用宝(根据应用宝2017年5月19日数据)。
Cheetah Lab查看了各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微信指数,输入企业全称能出现对应微信指数的只有四家,并且指数量级都不大:
共享充电宝们的微信指数算是什么级别呢,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上一届“共享之星”的微信指数是多少:目前,“摩拜单车”的微信指数为2,132,807,而“ofo”的微信指数为2,690,388。
从小电科技和Hi电的30日微信指数趋势图都可以看到,在5月8日两家获得融资时,其指数都出现了大幅飙升。
同样的情况在云充吧和来电科技的趋势图中也有体现,云充吧5月9日获得A轮融资时,指数也出现了飙升,而来电科技4月5日的A轮融资也给它的微信指数带来了刺激。
而除了这几个特别时间节点以外,各企业微信指数上升趋势都不明显,在资本注入的强心针之后,又快速趋于平静。
二、财务模型“好看”?能赚得到大钱吗?
资本为何如此青睐共享充电宝?虽然不排除也许有“错过了共享单车绝不能再错过共享充电宝”的念头存在,共享充电宝本身较“好看”的财务模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财务模型健康度佳。
目前不论哪派,据说几乎都可以在一到六个月之内回本,且现金流都是正的。共享充电宝跟共享单车一样,其基本逻辑就是分时租赁。对于租赁生意来说,重点是成本与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