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流量下新闻客户端的“一哥”之争
2017-05-25 编辑:
来源 | 吴怼怼(ID:esnql520)
文 | 吴怼怼
1
武汉大学传播学教授石义彬撰写的《单向度、超真实、内爆》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知识分子的工作应该是使人丰富、使人多思、使人有能力对付错综复杂的局面。
理论上,努力做到这三点的知识分子在现世中都很难获得广泛的粉丝,他们如果开个微信公号,用户数势必要比咪蒙差很多。前者因为敬畏知识本身很难放飞自我,后者却能通过狠戳大众G点而塑造“拜咪蒙教”。作为文学硕士、写出《好疼的金圣叹》的咪蒙,其实是精英知识分子,作为网红咪蒙,她是迎合大众口味的广告文案写手。
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的信息传播工作更多是由新闻把关人来操作,或者说是“小编”来完成的。回顾资讯市场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一个平台方不断拉近和受众距离的历程。“小编”这个词在相对幼年的互联网时代起到了活跃气氛、拉近和用户距离、体现亲和力等诸多作用。在标榜“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纷纷涌现并迅速大行其道之后,“小编”被机器算法取代或部分取代了。
简单划分,目前,新闻客户端市场主要是“给你想要的”和“给你我认为好的”两大阵营,乍看之下,“给你想要的”更得用户欢心,他们就像很多个垂直领域的咪蒙集结到一起。
实际上,很多用户已经意识到所谓的“个性化推荐”实际上并不精准,但仍趋之若鹜。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断言:“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是当我们在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如果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就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个性化推荐”无疑成为了这个移动资讯时代的“政治正确”。
在纯算法领域,把关人角色是缺失的。所谓精准化的信息推送,最显而易见的负面效应,就如同北大新传院教授许艺分析的那样:容易利用和放大受众的惰性,轻易地将他们囚禁在受自己兴趣所限囿的“信息孤岛”中。由于有了便捷省力的“人性化服务”,于是很多人便满足并沉浸于新闻客户端根据其旧有兴趣推送的各种信息中坐井观天,成为大数据狂潮中信息圆形监狱的可怜囚徒。
“把关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他指出,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极少数。大众传媒组织“把关”,首先直接体现为对新闻素材“新闻价值”的判断。另一方面,把关活动最终还受到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哲学研究层面上存在两大分庭抗礼的思潮: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与人本主义的价值理性。这也直接影响了传播学的流派。
主打机器算法的资讯应用越来越多,内容趋于同质化,市场呈现出一种“平台太多,好内容不够用”的状态。更要命的是,纯粹的工具理性会造成用户信息茧房现象。这个时候,把关者角色显得尤为重要,编辑的价值开始回归。传递信息,也传递三观,这逐渐成为一家新闻客户端的核心壁垒。
2
当下移动资讯APP竞争激烈,第一阵营格局相对稳定,后续梯队的参赛选手也紧追不舍。看一看最近的数据情况。国内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 4月资讯行业APP数据,腾讯新闻日活数据在2017年1月-4月持续增长,目前已达9070万,有望成为首个日活破亿的新闻客户端。日活榜单上,今日头条以7521万、网易新闻以2664万分列二三名。
月活方面,腾讯新闻以2.24亿月活跃用户占据行业第一,今日头条与天天快报分别以1.78亿月活和9013万月活分列月活跃榜单二、三名。
数据同时表明,在总使用次数方面,腾讯新闻以543亿领跑行业,超过后3位的总和(538亿)。而腾讯系(腾讯新闻+天天快报)总使用次数为688.3亿,远超其他新闻客户端总和(497亿)。
通过QM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抓住了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个性化应用去年上升迅速,但近期该类资讯软件用户增长已经到了相对平稳的阶段。而另一种看似主观的“给你我认为好的”示爱方式,如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专业资讯平台,数据仍有上升趋势,腾讯新闻连续领先,网易新闻增幅也较大。
一方面微博的二次崛起以及微信看一看feed流等功能的推出相对在削弱“给你想要的”资讯应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依靠手机预装等手段获取的用户也开始重新洗牌。更内核的是,信息过载时代,大多数用户真的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美国学者詹姆斯·波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一种变化着的量,而不是一个范畴。媒介素养更像是一支温度计,是有刻度的,每个人的媒介素养在上面都可以有一个刻度,尽管它难以度量,但肯定有一个值。因此,我们不能说某个人不具备媒介素养或完全具备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总有待完善的空间。在媒介社会中,“媒介化”的过程也成为社会化的内容之一。一个人在媒介素养“量表”上的位置取决于个人对媒介认识视角的多少。对媒介认识的视角又依赖于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质量参见。
今日头条的用户已经渗透到二线以下城市、城镇和农村,甚至是以这些地区用户为主。与之相对的是,国内迄今为止都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式或非正式课程中较少涉及“如何看电视”、“如何看电影”、“如何上网”诸如此类的内容,即便是进入校园的“影视欣赏”或“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活动课程也侧重于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宣传目的,与媒介教育原本的理念及丰富的内容要求相去甚远,实践上更没有相关理论的指导。
然而现实是,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所有用户,尤其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经常转发谣言、鸡汤、所谓养生知识)的一种必需的权利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