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船运复杂且低效,北洋蓝水看准e
2017-05-24 编辑:
吞吐量5.5亿吨、集装箱1450万标箱——这是天津港2016年的承运数据,它占据了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口以及世界货物吞吐量第四大港口的地位。
2014年底,天津港复式航道开始启用,它为港口生产带来进一步的繁荣,但同时也给港域船舶交通组织、引航服务、港口物流管理和港区工程作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天津港复式航道e-航海试点工程”于2015年底启动。
此试点项目的e-航海技术提供方就是天津北洋蓝水科技有限公司,其背靠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现有的主营业务是承建e-航海和智慧港口项目,未来则希望主要提供相关的咨询或技术服务。
e-航海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06年提出的概念,通过电子手段对船上和岸上海事信息加以收集、整合、交换、显示和分析,以增强泊位到泊位间的导航和相关服务,从而保障航海安全,提高航运效率,保护海洋环境。不过这套技术框架在国内的发展较为缓慢。近几年,随着政府的重视程度增加,e-航海技术也逐渐进入了项目试点和示范阶段。
北洋蓝水副总经理吴屾告诉36氪,在e-航海技术方面,北洋蓝水正在参与或实施天津港试点项目和珠江口示范项目。之所以选择这两个项目,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水域环境复杂的特点,沿用传统的船岸沟通方法,不易降低海上交通事故发生率。而若在船端部署e-航海系统,则可以更加精确、灵活的获得航运安全和港口信息,保障船舶的安全性。
以天津港试点项目为例,其硬件设备包括在两艘船端部署e-航海触屏船台系统,连接驾驶舱现有多种设备,同时接收岸上传来的服务信息。并在复式航道口门处抛设两座多功能航标,通过航标上布设的各类传感器,掌握主航道实时水文信息。在软件端,则是开发了一整套e-航海服务系统。至于珠江口示范项目,就更加复杂了。吴屾表示,两个项目在功能方面虽然尚不完善,但由于关乎到航海安全,其验证与调试过程均较复杂,整体建设周期都在18个月左右。
两个项目的营收均在400万元左右。吴屾告诉36氪,在技术试验和示范期,客户多为政府,相比之下企业的议价权较低。未来技术更为成熟,且有政府项目作为背书后,北洋蓝水的目标客户则是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上市企业等,届时公司的营收将会有显著上涨。
至于行业竞争,吴屾告诉36氪,市面上在进行e-航海研究的机构有很多,各大学校或是科学院均有涉及。但是真正承建过e-航海项目或工程的公司只有天津的北洋蓝水和北京的视酷伟业。视酷伟业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其优势在于公司底蕴深厚,工程技术人员实施能力强。吴屾认为,北洋蓝水的优势则在于因背靠天津大学,令自身技术研发实力较强,科技成果进行产品转化的速度较快。也正是依托于这两方面优势,北洋蓝水顺利参与了天津港和珠江口这两个项目。
不过,e-航海技术在各国发展速度并不一致,行业标准也未完全确立。因此,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的。吴屾告诉36氪,它们的优势在于已经承建了试点示范项目,可以优先其他机构或公司将实践了的工作标准化,从而更有可能参与到行业标准建立。
至于智慧港口业务,主要是指依靠大数据融合多方数据资源,使得整个港口的经营更体现“协同”特点。吴屾告诉36氪,我国现有港区近400个,但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港口,此类改造费用巨大,同样是一个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北洋蓝水现在正处于和部分港口的合作洽谈阶段。
北洋蓝水现有30多人,正在寻求1000万元-2000万元的融资。吴屾告诉36氪,寻求融资的目的主要是基于目前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的基础和经验,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在行业发展的早期,迅速扩大并占领市场份额。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