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风波之后,美团点评破局点临近?
2017-05-24 编辑:
美团点评估值下降、高层内斗、被腾讯抛弃等,些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拿出来的话题,最近又进行了炒作。而在美团点评获得支付牌照之后,谣言更是在「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的阴谋论中得到了“证实”。
技术红利的“造反者”,被“黑”的企业远不止美团点评
随着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三家公司纷纷步入百亿美元估值级别,移动互联网小三巨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有趣的是,随着这三家步入「小三巨头」行列,时不时就会被各路评论或爆料「黑」一次,这几乎成为了科技行业的家常便饭,倒也印证了那句古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三家之中除了美团点评出生在PC时代之外,其余两家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美团点评也同样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才完成裂变和高速增长的。移动红利是这三家能够成为“小三巨头”的核心关键词,他们也在各自领域分别抓住了属于自己的红利。
今日头条的成功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内容传播载体和介质变化,更还有用户内容消费习惯的变化。碎片化的内容消费时间一方面使用户整体的内容消费时间被大大延长,让原本不会发生内容消费的时段变为可进行内容消费,这对于一二线城市通勤时间长的用户而言最为明显;另一方面,短文章、短视频以Feed流呈现的方式成为主流,用户越来越少地进行沉浸式的长阅读,而习惯了每一个内容模块都没有关联的Feed流。
美团点评抓住的则是线下服务线上化的红利。在过去,用户只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Amazon、eBay出现之后,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取到商品;但受限于诸多因素,人们很难在线获得服务。移动互联网带来的LBS使得线上和线下有了打通的机会,用户可以实时地获取周边的服务信息,并在线预订并获得服务,无论是用户到店还是服务上门。线上和线下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被移动互联网所打破,而以团购和点评切入的美团点评,则适时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本质上来说,滴滴与美团点评享受了同样的红利,这也是为什么美团点评同样也能够顺势推出出行服务的原因。只不过出行是一个高频刚需的服务,因此仅仅依靠这一项服务,滴滴就足以构建一个估值600亿美元的移动出行服务商。尽管现在最初的共享经济故事看上去已经不再成立,但滴滴依然依靠规模效应建构了品牌,更何况滴滴还拥有无人驾驶的想象空间,从而变得很难被颠覆。
实际上,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三家都是借助新技术带来的红利,在原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革命的「造反者」,而非中国创业者更擅长的模式「微创新」,这也使得这三家公司从成名之初,就自带「招黑体质」。而随着这三家在各自主业先后建立优势,三家在主业之外的横向扩张也使得其对手更多,甚至引来BAT等原有巨头的围剿,对手多了,被黑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增加。
回归商业本身,美团点评未来的破局点在哪里?
剩者为王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一大定律,作为品类的第一名,只要保持现有的市场地位,时间、商业模式和技术变革都会带来不同的化学反应。比如曾经一度被看衰的微博和陌陌。
对于美团点评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完成合并之后,相较于饿了么、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美团点评已经凭借规模效应在吃喝玩乐这个大品类上建立了壁垒,并且实现了盈亏平衡。规模效应的结果就是烧钱拉新的减少,用户留存和口碑传播比例的提升。
但对于美团点评而言,真正的挑战来自于如何横向的扩展品类,比如机票酒店、出行等业务,这些品类上都有着像携程、滴滴这样的同样拥有规模效应的公司,而美团点评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撬动这些各自品类中的巨头,或许才是亟待解决的破局点。
毕竟在流量成本高企的今天,烧钱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了。
不过相比于横向扩展业务,在已有的吃喝玩乐等线下生活服务上的纵向业务扩展或许会是美团点评更现实的选择。正如前文中所言,美团点评已经在云计算,以及AI等方面布局,希望通过为其覆盖的商家赋能,在B端也建立一套不同的商业模式。
除了对B端商户的技术支持外,随着美团点评用户基础的建立和对消费场景的掌握,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延伸的金融业务同样也有机会让美团点评在已有的业务上做得更深。
摆在美团点评面前的路并非坦途,因此也更容易招来非议,正如《商业与生活》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的,「外界质疑美团点评,是因为与BAT相比,美团点评看起来没有主营盈利业务。腾讯有游戏,阿里有电商,百度有搜索,都是现金奶牛,但美团点评的业务好像都在开拓期。」
但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当市场都在议论它的时候,或许它也正处在最好的光景,正如我们如今已经不再去提门户网站、不再去提浏览器,这些曾经热闹的故事一样。也许,我们应该给予美团点评更多的耐心。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