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B轮融资 他的征信平台助400金融机构识人 日均查询量40万次
2017-05-22 编辑:
◆ 薛本川说,未来可能会由两家到三家公司来完成非银行借贷市场的征信建设。??????
文| 铅笔道 记者 刘金策
?导语
“征信公司要做好亏本5~10年的准备。”这是2年前薛本川创立91征信时业内的普遍观点。
薛本川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觉得很多人被国外经验束缚住了,国外征信公司之所以长时间不盈利,在于前期启动时要花大量成本收集数据,建立中央数据库。“此前,国内征信机构大多借鉴国外模式。”
薛本川的91征信则采用了分布式解决方案:没有统一的中央数据库存储数据,而是建立一个标准化接口,直接把用户数据库串联起来。
当某公司查询用户的征信信息时,只需通过系统将用户的姓名和身份证信息通过91征信发给各“联盟”机构,服务器会把结果反馈给该公司。
据薛介绍,该方式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硬件建设成本,更容易说服客户开放数据。
目前,91征信已接入400多家公司,平台日均查询量约40万次。去年第四季度,91征信宣布已经实现盈利。
注:薛本川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一份黑名单开启的创业
薛本川的创业,起源于一份黑名单。
2011年,在某机构工作的他主要负责公司的风险管理。当时困扰他乃至所有贷款平台的一个问题,便是借款人的多头负债问题。“要审核借款人在其它平台是否还有欠款和不良信用记录。”
彼时,国内没有专门的征信机构,不同信贷机构间的客户信息不通,信贷风险居高不下。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组建了一些QQ群。当借贷人的信用情况存疑时,审核人就在群里询问其他平台负责人,看其是否在其他平台有过不良借款记录。
但这种方式效率较底。“万一对方一时没看见,而你审核通过并放款了,事实上这个人在其它平台欠了10万,你该怎么办?”
薛本川决定做一家黑名单共享平台,用信息互通降低信贷风险。2012年1月,他创立思危名单,与信贷公司合作,将其提供的黑名单数据整合,做成一个黑名单数据库,给信贷公司使用。
2年后,他们在黑名单数据库基础上发展了催收业务——人人催,为金融机构对接专业的催收机构和律师,帮助其提高催收效率。
运营一段时间后,薛本川发现:平台黑名单上有22.5万人近140亿元应收欠款,其中,2.25万人共计欠款超100亿元。“10%的人签了70%的钱,每人都在多个平台上借过钱。”
这使薛本川再次意识到:催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避免“多重负债”才是降低坏账率的关键。
为此,必须建立覆盖全面的个人信用体系。认清这点后,他在2015年正式成立了91征信。
数据共享方式的变化
项目成立之初,已有不少征信公司提供类似服务。这些机构普遍采用中央数据库形式:用户将信息定期上传,交费后就可查询共享信息。“将各个平台的信息孤岛打造成信息陆地。”
风控出身的薛本川深知其中的难度。“大家都不愿意这么做。”共享所有数据,等于将自己完全暴露给征信公司。
数据泄露怎么办?征信公司号称独立第三方,谁能保证他不会自己开展信贷业务?万一它倒闭了自己是不是还要把数据再共享一次……这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他:想靠中央数据库获取数据的方式完成冷启动,太难。
这时,此前的QQ群再次启发了他: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接口,直接把用户的数据库串联起来,而不再统一交由中央数据库存储查询。
他随即找到自己的CTO,询问其可行性。CTO回答:三五家机构肯定没问题,但真要几百家都这么做,还没试过。“那就用它了。”薛本川的回答简单明了。团队由此进入研发阶段。
2015年10月,91征信正式上线。分布式系统下,平台不存储、不加工、不整理任何数据,当某公司查询用户的征信信息时,只需通过系统将用户的姓名和身份证信息通过91征信接口发给各“联盟”机构,服务器会把结果反馈给该公司,后者即可根据结果进行授信或调整授信额度。
对于征信信息,平台做脱敏处理、统一格式,仅反馈给用户风控相关的关键字段,如在信贷金额上只给出所属范围。
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完成这个模型着实费了不少功夫。产品上线那天,联合创始人刘文成发了一条朋友圈调侃:我这周只上了两次班,一次上了36个小时,另一次上了48个小时。
◆ 采访时,薛本川直接用手绘的方式向记者解释起了分布式方案的优点。
征信公司短时间内也能盈利
系统架构虽然搭好了,如何说服信贷机构接入系统还是个问题。平台上线初期,薛本川带团队跑了100多家公司,但只有七八家同意接入系统。对此,薛本川看的很清楚:不能气馁,有七八家就会有第9家和第10家,平台越大,对之后公司的吸引力就越大。
为此,平台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瞄准中小型机构切入。每次拜访,他们都会重点向对方解释自己和传统征信机构的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会让他们定期提交数据。”
他喜欢用出租车举例。“传统征信业务,为了满足查询者需要,会尽量多地收集数据到中央数据库,就好像出租车公司不断扩大出租车数量,保证用户找到的车都是自己的。”
而91征信更像征信领域的滴滴,“滴滴没有一辆车,但是当你需要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信息连通车主和乘客。我们在做的也是这样,91征信本身没有数据,但它能够把信息打通,让用户获得数据。”
去年上半年,团队一直在不断的陌生拜访中走过。截至当年6月,91征信已有150余家机构用户,单日查询次数约1万。
数据来源越来越多,团队吸引客户的方式逐步转向“用数据说话”。拜访新客户时,91征信可以直接为新客户测试几千到1万左右的客户信用。客户亲身体验到测试结果后,再决定是否采用91征信的服务。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们尝试对服务收费。“数据全部由用户贡献,再向他们收费总觉得怪怪的。”为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付费模式,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案。“按查询次数、查询主题的放贷规模大小等,都尝试过。”
几个月的试验及调研后,团队最终决定按查询结果收费。“客户查到信息收费,查不到的话就不收。”靠着这种方式,91征信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了盈利。
完成B轮融资
今年5月,91征信获得来自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B轮融资。“双方简短沟通后就敲定了合作意向。”薛本川觉得这样的经历实在难得。
此前他曾与一家投资方接触,对方下意识地认为91征信是数据公司或模型公司。“3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相互尴尬了7次。”在他看来,征信的基本概念直到今年才慢慢普及开来。
另外,考虑到征信机构的独立第三方原则,薛本川拒绝了几家身为P2P平台股东的投资机构。
本轮投资方银之杰曾发起设立了华道征信,后者是央行首批8家个人征信筹备机构之一。薛本川说:未来,91征信将与华道征信在数据、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做一个金融征信数据服务平台。
事实上,早在2015年6月,项目就曾获得来自经纬中国的1000万元天使投资,并在去年2月完成A轮融资,由经纬中国继续跟投。
目前,91征信已接入400多家公司,平台日均查询量约为40万次,相比去年同期的月均2万次,已有20倍的增长。今年1~4月,平台查询量在2000万次以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