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焦点 > 正文

Ben Thompson:乏味的Google(2)

2017-05-21 编辑:

  此外,Photos跟搜索很像的地方是,手上得到的数据越多它的表现就越出色,从而制造了一个良性循环:更多的照片意味着更多的数据,而后者则意味着更好的体验,从而又意味着更多的用户,进而意味着更多的照片。其他照片应用想要赶上已经很难了。

  Ben Thompson:乏味的Google

  昨天Google再进了一步,引入了推荐分享,共享库以及照片簿。这些都利用了视觉识别(比方说,你可以选择自动分享孩子的照片给关系好的人),这一切都使得Photos成为比以前还要好的app,从而吸引了新用户,进而获得更多的数据。

  从Google的角度来说,尤其令人兴奋的是这些更新还添加了一个社交组件:比方说,推荐分享就是Google Photos内置的功能,这可以在朋友之间建立一个临时的私有网络。这不仅有助于Google Photos的传播,也是比Google Plus之类的社交网络工具更加可行和可持续化的手段。像社交网络这样的复杂实体是通过演进建立起来的,而不是自顶向下的做法,而且它们还必须依赖创建者的优势,而不是弱势。

  Google Lens

  Google Lens是作为Google Assistant与Google Photos的功能发布的。来自Pichai:

  我们已经处在视觉的拐点,所以今天,我们宣布一项叫做Google Lens的行动计划。Google Lens是一组基于视觉的计算能力,它可以理解你在看什么,并且帮助你基于这一信息采取行动。我们会首先在Google Assistant和Photos上面推出,然后再推广到其他产品上。

  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如果你碰到什么东西并且想知道那东西是什么,比方说一朵花,你就可以唤出Google Lens,把你的手机对准它,然后我们就能告诉你那朵花是什么花……或者如果你正走在市中心的街道上,面前是一排的饭店,你可以把手机对准它们,因为我们知道你在哪里,然后又有了你的知识图谱,还知道你正在看什么,我们就能以有意义的方式提供合适的信息给你。

  正如你看到那样,我们正在开始理解图像和视频。Google之所以诞生是因为我们开始理解文章和网页,那么计算机理解图像和视频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核心使命也有着深远影响。

  这种深远性无法被低估:通过把搜索的力量带进实体世界,Google实际上大规模地增加了可搜索数据的目标市场,而所有这些数据又添加回这个良性循环里面。但其潜在的好处不仅仅是数据:从二维码到支付,它还成为了与物理世界的交互点打开了众多应用的大门。

  我的一个担心是Google正在重复之前的错误:也就是寻求利用一个新产品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把Google Len限制在Google Assistant和Google Photos之内会有妨碍Lens增长的风险。理想情况下Lens会成为自己的app,因此也会成为其他应用的基础,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

  不要搞错,这些机会没有一个直接类同于Google搜索,尤其是在各自市场的开放性或者实现货币化之路上面。Google Assistant需要你打开app而不是使用内置(尽管Android继续发展下去应该会改善),Photos需要下载而不必是默认的照片app,而Lens则是在这两者之上。这跟把Google设置为你浏览器的主页这个简单动作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而后者情况下,使用互联网的人越多Google就赚钱越多。

  不过这三款app都依靠Google的优势:

  • Google Assistant专注于变得无所不在

  • Google Photos通过出色的数据和机器学习以更好表现获胜

  • Google Lens正在扩展Google在物理世界的实用性

  •   还有别的例子:Google在VR的关注点是以多个价格点开发一个带来沉浸式体验的跨设备平台,而不是Facebook一体式的高端方案,这对于社交网络来说毫无意义。还有,正像苹果投入于芯片来令自己的消费者产品更出色一样,Google正在投入到芯片来令自己的机器学习更好。

      无聊之美

      某个转变的顶点发生在2年前的2015 Google I/O大会上。正如我当时指出那样,那场活动其实是一次登台做了两场主旨演讲。

      (前一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功能和程序大杂烩,没有统一的愿景,只是感觉Google应该做这个。一个家用的操作系统?当然!一个物联网语言?来吧!Android Wear?我们有应用!Android Pay?显然!Android的愿景?不必了!

      这些没有一个有统一的愿景,只是感觉Google应该做这些,因为他们是一家大公司,应该做大事。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次主旨演讲的第二部分就完全不同了。Pichai就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给出了一场冗长、详尽的演讲,并把它跟Google的使命捆绑在一起,风格很像他这次的介绍。在引用了Pichai的独白后我写到:

      需要指出的是——这对于主旨演讲来说似乎太长了,但绝对不是废话连篇。不要感到奇怪,Pichai所说的一切正好跟Google诞生的使命有关……接下来的30分钟是出色的:Google Now,尤其是Now on Tap,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而Google Photos看起来也很出色。还有,我可能还要给它加个杀手口号:Gmail for Photos。当你做的正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并且也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擅长的事情时,说清楚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才认为Pichai“无聊”的开场白其实很棒。现在已经没了早期Google I/O的那种好斗,坚持说Android将会取代iPhone。现在它也没有上周Nadella描绘的宏伟愿景,或者苹果产品发布时的那种兴奋。这里有的是一种确定感,而且几乎是舒适感:Google就是要组织全世界的信息,鉴于Pichai认为未来属于人工智能,尤其是运行于数据之上的机器学习派生,也就意味着Google只需要做自己就可以在这个新世界里取得成功了。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而言,这都是最好的去处。

    相关阅读:

  • 最新google地图中文版
  • google搜索引擎
  • google全球电子地图
  • 把google地图放进cad
  • google帐号申请地址
  • google上不去
  • google香港主页
  • google公司官网
  • google客户端工具栏控件
  • google云端硬盘
  • google世界卫星地图
  • google镜像代理
  • 相关推荐:

  • 华为史上最美操作系统,你绝对不能错过的EMUI5.0
  • 国产操作系统典范:deepin操作系统
  • 娱乐办公两不误!这个笔记本能把屏幕拔下来写字
  • 斗鱼响应新规加强监管,坚持打造优质精品直播
  • SpaceX 火箭爆炸原因确定:液态氧过冷成了固态
  • 华为Mate9中国版真机秀 你绝对没发现它有两种版本
  • 99%的人都不知道的微信高效使用术?
  • 乐视网一周蒸发88亿元 贾跃亭反思节奏发展过快
  • 似乎已经战胜传统渠道的小米 今年为什么被OPPO、vivo 打败?
  • 优雅商务风,性能一鸣惊人—TCL 950体验评测

  • 大家都爱看
    吴恩达离开百度后再出山,对话李开复及 Google 无人车创始人吴恩达离开百度后再出山,对话李开复及 Google 无人车创始人 成立新AI风投机构,Google想要进一步加码人工智能成立新AI风投机构,Google想要进一步加码人工智能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