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IPO来最高收入增幅 阿里用公益提全球化幸福指数
2017-05-21 编辑:
5月18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业绩。第四财季,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38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整个2017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1582.73亿元(约合2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56%。
与此同时,阿里也同时披露了2017财年公益的最新数据:超过3亿用户、178万卖家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公益行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公益行动;2017财年阿里巴巴平台和蚂蚁金服平台共推动社会公众47亿人次参与公益。
整个财年,阿里巴巴平台用户通过公益宝贝、公益网店、公益广告联盟、公益众筹、公益拍卖、闲鱼公益、充值公益、一JIAN公益等产品产生网络捐赠2.28亿元,同比增长19.47%;参与捐赠人数3.04亿,同比增长12.1%;捐赠笔数达到43.9亿笔,同比增长46.3%;有290.6万卖家同时在线设置“公益宝贝”,直接产生捐款的卖家达到177.24万。
对内:率先建立科学公益机制
在201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首届XIN公益大会”上,马云发表演讲,认为“公益和慈善还是有点差异,慈善在于给予,而公益是在于参与,是在于点点滴滴的行动”。
将企业家个人的慈善行为转变为激发个体行动的公益,可谓阿里公益的主旋律,这与马云朋友李连杰创立的“壹基金”有着相同的出发点。
因此,铁哥认为阿里的公益行为的关键点并非是马云本人捐款的多少,而是以互联网为工具树立科学的公益机制,松散的用户开始有组织参与各类公益行动,这也是前文诸多公益成绩背后的主要逻辑。
至于为何是阿里和马云来建立科学化的公益机制,则也是阿里的基因使然。阿里的产品线多且负责,淘宝、支付宝、菜鸟网络、大文娱……,几乎涵盖国内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从规模来看,阿里系产品用户具有较为强大的用户基础,这是建立机制的先决条件;而另一方面,产品的丰富度又可催生多样的公益产品,如“公益宝贝”“蚂蚁银行”为代表的产品,提高用户的公益行为的多样性,结束原有以捐赠为主要方式的公益行为。
众所周知,阿里以及马云对公益的关注尤为复杂,既有节能减排,亦有鼓励创新,也有对乡村教师的鼓励(马云微博就自称乡村教师代表),正是整个阿里业务线的多样性决定着阿里在多个公益领域取得理想成绩。
对外:以公益提高全球化幸福指数
作为一家重视全球化的中国企业,阿里在国际公益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铁哥简单盘点了阿里以及马云本人在海外的部分公益行为:2015年投资10亿成立香港青年企业家基金,帮助香港青年创业;2015年3月,出资百亿台币在台湾设立投资基金,主要针对那些立志将台湾农产品、台湾服务、台湾创意产品卖向大陆及全世界的青年创业者和小企业;2015年4月,向尼泊尔大地震捐款200万元人民币;2015年马云在美国购买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土地,委托给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负责保护,2017年,马云年向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捐赠成立马云—莫利奖学金,用于资助该校学生完成学业……
以平台优势缩小差异化也是阿里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在之前与马来西亚签署的eWTP战略协议中,阿里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物流、电商、资金等多方支持,提高中小企业在此轮全球化浪潮中的竞争力,中小企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角色,阿里,阿里的eWTP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的原因也在此。
与以前不同,互联网公司的公益事业更侧重于缩小全球差异化。不仅是阿里和马云,如扎克伯格与妻子将名下的Facebook股份放在了有限责任公司“陈-扎克伯格行动”里,该公司的目标是在接下来的10年投资至少30亿美元,目标是在本世纪内实现对所有疾病的预防、治愈或控制。
这与此前单一的捐款救助公益行为已经有所不同。在以马云和扎克伯格的企业家的示范下,公益行为开始越来越聚焦于在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医疗等方面缩小经济发达程度造成的差距问题。
基于此,我们可以判断,下一阶段全球化的主要侧重点不再是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的,而是全面提高全球化的幸福指数,进而全面提升全球化的发展速度。扎克伯克和马云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也正是此轮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在2015年初的“世界捐助指数”中,中国排名128位,位列倒数第8,彼时相当部分声音认为公益环境的不健全所致。 但目前来看,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逐步改善中国的公益环境,通过采用既科学又有效的机制让普通民众的公益积极性能落实到日常点滴中。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我们除了看到一个商业成功的阿里之外,也看到了一个时刻怀揣公益之心的阿里。当阿里在做公益时,社会也正在善待阿里,阿里的全球化发展迅速,马云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阿里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攀升。
做公益,也正是在收获。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