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索病毒更可怕的,是精神邪教的互联网化(2)
2017-05-20 编辑:
当然互联网提供的虚无空间,并不能完全代表现实中人的选择和立场,不过通过互联网分享功能散布或传播负能量,会有可能成为某种恶意攻击的助推者。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道德绑架、网络暴力等现象足以毁掉一些人的正常生活。
警惕互联网催生的邪恶产物,同样也应该警惕个体病态心理不负责任的宣泄。
三:精神污染
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相互理解,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更不会有人理解得了自杀者为什么前仆后继地甘为蓝鲸引诱,只是也正是因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才更容易看到这款低劣游戏中制造者或管理者对成员的蔑视和欺骗,其实本该是个容易戳破的谎言。
比如游戏心理暗示的对象是搁浅自杀的蓝鲸,50个执行项目中有一半是要将自杀者塑造成蓝鲸的形象,最后让其像蓝鲸集体自杀一样,作为其中之一的个体执行死亡。这主要是为自杀者确立定位的过程,因为有自杀意愿的人,尤其是处在敏感时期的青少年,通常是由于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存在感,接触不到接受关注的机会或者连关注点都找不到,才急切地需要外界给其确立具有归属感的定位。
再者,蓝鲸只是心理概念上的认同,还不足以突破最后的防线,因而游戏操控者就会作为一种实体的信仰,在自杀者内心根深蒂固,由此形成了付诸行动的必要条件。
针对以上两点,其一,蓝鲸搁浅的原因虽然没有定论,可本质上仍然是动物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多数用某些习性作为解释,而人是唯一能思考、作出自主行为的存在,即使是选择死亡也应该是自我意识驱动,何必模仿动物进行机械地操作?
其二,在创造者清除“社会垃圾”的真实想法被披露后,这个被参与者奉为信仰的支柱也应该随之坍塌,毕竟“我是鲸鱼”和“我是垃圾”的冲突即使是青少年也应该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在青少年不能分辨个人定位和信仰的正确与否之前,被蓝鲸诱导才成为受害者,与此同时互联网滋生的阴暗也证实了,绝不单单指青少年,大多数人其实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某些互联网文化的侵蚀,使得原本就不坚定的价值观或者信仰逐渐变质。
实际上除了宗教,信仰因个体差异而虚幻无形,在我国这种情况尤甚,所以单纯的价值观倡导在互联网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影响下,溃败无疑,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是在抹杀某些信仰形成的基础。
而且即使是宗教信仰,我们也可以看到自从互联网普及后,人数在急剧下降,这足以说明在互联网素塑造的文化氛围中,精神信仰不仅难以形成,也难以稳固。
很多人主宰不了自我的生存价值,但起码不要连生死选择也做不了主,这才是最悲哀的。而蓝鲸游戏的大肆绵延,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钛媒体作者:歪道道,微信公众号:歪思妙想(neihangaoxiao)】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