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焦点 > 正文

要让不喜欢你的人看不到你!知日创始人苏静复盘如何打造分众文化产品

2017-05-18 编辑:

  要让不喜欢你的人看不到你!知日创始人苏静复盘如何打造分众文化产品

  本期圆桌主人——《知日》主编、奇点社创始人苏静

  知识付费的理念,掀起了一股“内容再造”的大潮,不少媒体人、文化人、资深编辑,下海兼起了产品经理,为未来的文化产品形态探探路。罗胖、姬十三都认为出版、媒体、教育三大行业的交叉点会生出下一代的内容产品形态,至于是什么?没人知道。

  未来不可知,但似乎成功过的人机会大一点。 资深出版人苏静能算得上一位,Mook《知日》创始人,现任奇点社创始人。本期虎嗅会员圆桌,请到苏静来分享一下,如何打造分众文化产品。

  除了《知日》,苏静曾策划出版“兔斯基系列”、“阿狸系列”等 百万畅销书,以及荒木经惟和贝尔格里尔斯在中国大陆的的第一本中文简体书。

  苏静团队从2011年至今陆续做了以杂志书《知日》为主,《日和手帖》《食帖》《猫山狗海》和《知中》5个内容品牌,并 在淘宝开辟“知日”网店贩卖高端日式用品,打造多维度的文化产业经济。《知日》品牌在苏静的手中,从一衍生到多。这个过程中,《知日》的不俗成绩也与其产品形态顺应了几个文化趋势有关。

  清楚地传达一种文化

  • 日系文化的“横行”

  •   从奈良美智到猫,从铁道到明治维新,从妖怪到森女, 《知日》的选题相当跳跃,覆盖了日本文化的角角落落,但紧跟日本文化的潮流。

      《知日》能从MOOK这个大体失败的品类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遇上了国内盛行日本文化这股大潮。日剧、旅行、穿衣妆容、建筑、艺术……日本的文化审美俘虏了一大批年轻人,特别是追求生活品质的青年、白领、中产人群。

      知乎上有一些资深“日粉”曾对《知日》有些批评,甚至个别地方有点吹毛求疵。这种现象也很能理解,毕竟赵雷火了,很多早期粉都不愿意了。而在苏静曾经对《暴走》这期销量较低的回应,很能说明他对《知日》产品的定位: 能够清楚地传达一种文化就足够了。

  • 视觉动物

  •   《知日》采用日本MOOK杂志书的呈现方式,本质上是一个书系,但却 用杂志的视觉编辑方法排版。这样不仅具备杂志连贯出版的优点,还因为是书,也不像杂志产品一样要求时效性。

      因为对画面的极度敏感,《知日》的排版 甚至愿意牺牲一定的阅读便利性,追求更有冲击力的视觉排版。苏静曾经形容自己,“我不是典型性读者,我是视觉化的人。”这很年轻人#

  • 从名人向 UGC蔓延

  •   2011年创刊伊始,《知日》采用 百分之百外部约稿的方式。旅日学者毛丹青主动提出当《知日》的主笔,翻译家施小炜,旅日作家蒋丰,还有在东京大阪读书的年轻人,都成了《知日》的撰稿人。

      《知日》仅仅靠自媒体的力量, 每期的销售量也能达到3-5万册。《知日》也尝试过发动设计师等非内容出身的专职人员参与内容编辑,2012下半年,团队独立后开始公司化运作,《知日》也 大力培植编辑新人力量,同时 核心粉丝用户也会有优质内容产出。

      文化不是规模经济,是范围经济

      “知日”公司的内容发行模式是“没有一则广告”。

      “消费时代,我们总是被灌输一些产品的信息,被牵着鼻子走,甚至反过来被产品定义。”苏静对洗脑式的广告嗤之以鼻,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买广告里的产品,而是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广告即内容”是苏静想要达到的一个高级境界。苏静希望《日和手帖》能做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面前出现。 “我们要做的不是规模经济,是范围经济。”苏静在“知日”这个品牌上的运营,就把文化产品的范围铺得很广。目前,“知日”在淘宝上有了同名网店,售卖高端的日式用品,此外还准备做日语培训。

      要让不喜欢你的人看不到你!知日创始人苏静复盘如何打造分众文化产品

      (淘宝店“知日”产品:大治将典FUTAGAMI 黄铜 镀银 IHADA 西餐叉)

      现在苏静将视野转向国内,《知中》思考的是: 应该如何正确地传达中国的文化。创刊本「山水之间,就是中国」的《山水》特集之后,陆续出版了《再认识李小龙》、《孙子兵法指南书》、《民谣啊民谣》、《竹林七贤》特集。说自家事的《知中》,在微博微信上已经拥有超过60万的粉丝群体。

      反向选择用户,如何让“不喜欢的人看不到你”呢?

      苏静认为,“让喜欢你的人看到你”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层面,只要 “真诚、平等地把我们认为好玩、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吸引新用户就不是难事,不用刻意地想去吸引或教化。

      但要让“不喜欢的人看不到你”,就不能盲目地去追求用户。这句话的关键是抓住核心用户,所有的非目标用户都可以不care,不要被用户数量的绝对值诱惑。

      在苏静看来, 内容品牌还是要靠内容运营本身,以内容为核心所有手段都应该鼓励。但是所有非内容的手段谨慎使用,抽奖活动不要搞或者要少搞,应该多做好的内容板块,多写好的栏目内容。

      你不妨来听听,“不搞抽奖”,“不打广告”,“不让不喜欢他的人看到他”的苏静,是怎么做好内容产品?这里面有哪些市场判断、决策逻辑和利弊取舍?

      聊什么?

      主题:如何打造分众文化产品?

      1、从《知日》到《知中》,复盘产品打造的决策逻辑。

      2、现在文化产品人才稀缺吗?如何培养、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3、如何看待知识付费和当今多变的文化产品市场?

      4、产品方向上,分众or大众怎么取舍?

      5、文化产品如何商业化运作?

      会员圆桌游戏规则

      一位圆桌主人,15人左右封闭私密分享、双向交流。

      上半场:一小时 圆桌主人苏静的独立分享

      下半场:一小时 自由Q&A

      为了保证交流的质量,请在参加活动前准备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虎嗅会员的大秘秘会微信私信你交作业。

      特别建议参与会员

  • 文化产品从业者

  • 创业者

  • 投资人

  •   活动信息

      时间:2017年5月23日(周二)18:30 签到

      地点:北京 朝阳(具体地址抢位后可见)

      时长:2小时左右 19:00—21:00

      形式:一小时圆桌主人分享;一小时提问交流

      参与方式

      仅限虎嗅会员参与,虎嗅会员请在虎嗅APP-“会员”-“会员圆桌”中,直接点击“立即抢席位”。

      非虎嗅会员请点击 “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虎嗅会员,再前往“虎嗅圆桌” 抢席位哦!#手慢无#

      抢到圆桌的会员,请联系虎嗅会员小秘书

      微信号:huxiuvip302 大秘秘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