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强制显示主体信息,运营者吐槽像裸奔
2017-05-17 编辑:
上周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个叫“陈亮途Hugo”的公众号发文《陈亮途:朋友们,再见了!》,称其收到公众号收到验证主体身份的信息,用手机扫码后却显示“姓名不匹配”,原因可能与其身份信息属于香港有关。在朋友帮忙向微信相关人员了解后,得到了以下结论:
不过,事隔两天,其又发文表示,在微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人工后台验证成功,写了4年的个人公众号可以继续运营了。(在这里给微信团队点个赞~)
公众号强制显示主体身份信息
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的比较特殊的例子,近段时间以来,不少用户反映收到了主体身份验证的信息,验证后公众号会强制显示主体。
至于为什么要验证主体身份,腾讯客服中心也有说明:由于在2015年3月份之前注册的个人类型公众号,未完成主体身份验证。
此外,在有效期(1个月)之内没完成验证的公众号将被冻结,无法使用。如果你的公众号被冻结了也不要方,登录帐号后可扫码验证自助解冻,验证成功帐号就可以正常使用。
不过,近日不少运营者找果酱妹吐槽:现在不用经过主体身份验证也会直接显示公众号的主体信息了!
也就是说,以前你看到没有显示主体的公众号,以后都有可能会自动显示主体信息。据腾讯客服中心介绍,公众号公示的主体除了原有的政府、媒体、企业、其它组织,还包括个人。
强制显示公众号主体信息是好事?
公众号强制显示主体信息,不难猜测是与6月1日将要实行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规定有关,此前果酱妹也有对该新规进行过探讨。
对于这个新规,很多个人号的运营者内心是拒绝的:
在个人号的主体信息页,我们会看到姓、性别、地区和注册时间,改名记录等信息。就像图中运营者吐槽的,如果有在公众号内放置微信转账二维码,用户转账时会显示自己的名字,加上主体信息透露的姓,感觉在“裸奔”。
有人欢喜有人愁,公众号直接显示主体信息,对于批量做号的人造成一定冲击。比如说某个运营者批量购买了一些个人微信公众号,由于验证时只显示姓氏,不显示名字,很多账号找不到人,相当于变相封号。
不过,果酱妹认为,这或许是件好事:
1、可以杜绝利用早期注册的公众号进行恶意营销的行为,净化微信生态。
在各种微信群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收购早期注册的个人公众号,原因之一就是它们不显示主体信息。而批量购买的背后,用作恶意营销的占大多数,因为你无法得知关于这个账号的具体信息。
如果没了这个“特权”,或许可以减少部分人想用这些号“做坏事”的小心思。
2、防止一些人利用别人的名字开公众号“招摇撞骗”。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我就是凤姐”这个公众号发的一篇《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据悉赞赏超20万。但随后凤姐就在美国发推特表示,这篇文章不是她写的,是别人写的。凤姐也发过推特称自己公众号上所有文章都是凤凰网前主编在弄,“我没闲心搞这些破事”。
查看其公众号注册信息页,显示的主体信息也不是凤姐本人:
利用凤姐的遭遇,骗取用户赞赏一事也许并非个例,像之前果酱妹写过的《你关注的那个知名作家、网红公众号都是假冒的?》一文中就提到,知名学者费用以及评论区网红周和泰公众号被冒充一事,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容易被利用。
给微信团队的一点小建议
虽说我们理解微信在为平台的生态不断优化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修改的规则总是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此前还需要经过运营者验证完身份信息后才会显示主体信息,但此次修改规则没有任何公告,虽说有规定在先,但如果能提前告知运营者,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也可以早些应对。
除了果酱妹今天讲的这件事,“小道消息”今天也发文对微信团队提了一些建议:
确实,相对于往年来说,今年公众平台更新的频率变弱了(间接反映在果酱妹追的热点变少了23333)。拿上周五更新的原创分享样式来说,除了可能给原创号带去更多流量,还存在违规声明原创、洗稿,或者把原文字换成图片的形式转载等问题,运营者们都在等着微信进行改进。
此外,决绝的关闭iOS赞赏后,微信团队也并未出台对此的相关解决方案,让冯大辉萌生要拿弹弓去T.I.T 创意园打微信玻璃的想法。
当然,微信也一直在努力完善平台的相关规则,坐拥8亿多用户也难免会有所疏忽。拿开头一事来说,果酱妹还是对微信充满信心的。
如果大家觉得微信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欢迎留言区和果酱妹探讨~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