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都叫“共享”:但乐视的共享电视与共享单车不同
2017-05-17 编辑:
文/李俊慧
共享经济到底有多火?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篮球,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雨伞,凡是能用的似乎都能共享了。
如今,乐视也凑热闹推出了“共享电视”,不过,此“共享”非彼“共享”。
日前,乐视在京举行“4U”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全球首款量子点新分体超级电视Unique75、全球首款共享电视超4 X55M、大屏终结者超4 X75和爆款升级产品超4 X55S,其中,首款共享电视超4 X55M定价3699元起。
乐视致新总裁梁军表示,在超级电视四周年的新起点上,共享电视超4 X55M的会员新政策将再次会行业带来新一轮的生态风暴。
那么,乐视的“共享电视”与火爆的“共享单车”有何差别?
历时四年:乐视从视频网站变身电视厂商
从2013年起步到今天,乐视超级电视走过了四年。
抛开其他多元化业务不谈,仅从硬件来看,其旗下电视产品尺寸系列已经全面覆盖40吋到120吋,与很多传统电视厂商无异。
因此,说乐视已经从最初的视频网站变身电视厂商,一点也不夸张。
在刚进入电视领域初期,曾有些人说,“乐视做智能电视有什么新意,不过是彩电企业老板们炒剩的饭”,“乐视超级电视靠用户付费这种商业模式不过是空中楼阁”,“乐视超级电视广告运营收入甚微,无法维持成本,想要在内容上收费更不可能”。
仅就乐视超级电视来说,当初对乐视做电视的很多质疑确实落空了。
一方面,这表明传统电视厂商存在诸多短板,给新生力量留下了可趁之机;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也乐视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厂商,实现“互联网+电视”的模式创新,开辟了全新的盈利模式。
这种情形与当下的共享单车有很多类似之处。虽然大多数人并不想拥有自行车,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可以低价或免费骑自行车。
共享电视:与当前单车等共享模式有很大差别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布的信息显示,自2016年8月以来,ofo、摩拜、小蓝、酷骑、永安行、智享等企业先后投放车辆规模近70万辆,注册用户近1100万。
这既是共享单车的魅力,也是其问题所在。
根据目前各类共享单车平台的经营模式,交纳押金是获取用车资格的前置条件,而押金收取的标准为99元-299元不等。据此测算,1100万共享单车注册用户将意味着形成了10-30亿元量级规模的“押金资金池”。
表面上,通过归集押金可以解决平台的现金流问题,但是,这也会触发更加严格的监管。
简单说,不论是共享单车、共享篮球,还是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很多打着“共享”名义的项目或模式本质上都是“互联网+租赁”,平台或企业看中的都是“押金模式”的资金归集效应。
而乐视推出的“共享电视”则与此明显不同。
乐视的“共享电视”,本质上是把平台、厂商、用户之间关系更加粘合在一起,“平台要赚钱,厂商要曝光,用户要省钱”,因此,乐视把会员“续杯”概念引入超级电视,在购买1年会员机的基础上,只需加购1年的490元超级影视会员,参与共享活动,最高可以获得4年的超级影视会员。
其任务表单概括起来就是:每周多开几次电视看、没在电视上买点东西或给电视买个服务大礼包。
简单说,用户使用电视的频次越高、使用程度越深,就有可能给自己“赚”到会员费。这与当下共享单车的“红包车”逻辑有很多相似之处。
梁军表示,“只有真正的生态电视,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才能做到产品、销售、运营、营销的四位一体,做到价值共享。”
背后动因:获取更多用户支撑大屏商业生态
对于互联网电视,很多用户感觉是,买了电视看“广告”。
因为大多数互联网电视都融入了“运营”理念,都有类似开机广告等多重样式的广告形式。
而乐视所谓“共享电视”,说穿了就是花钱让用户看广告,通过鼓励用户每周多开电视、尝试购物等,为乐视搭建的大屏生态注入用户流。
对此,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融创中国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从广告价值上看,“当它卖到3000万台的时候,它的量就和中央电视台一样了。1000万台的时候,它相当于两个卫视的收视。”
显然,乐视的全尺寸产品覆盖、到屏霸(让传统电视也能升级为互联网电视)、盒子,再到现在的“共享电视”,其本质上都是希望更快的获取用户,做大用户基数支持其大屏运营生态。
因为连孙宏斌都看好的大屏生态,如果没有足够的家庭覆盖数量,缺乏足够大的用户规模,那么,基于大屏的游戏销售、购物销售以及广告销售,其价值都会缩水。
虽然,乐视超级电视是乐视生态体系中暂时没有“资金”问题的业务,但是,尽快实现规模化盈利也是其重要的使命。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