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平台生态的58到家如何玩转懒人经济
2017-05-15 编辑:
文 | 阑夕
懒人经济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了,早在2014年O2O大浪初始时,腾讯科技频道旗下的企鹅智酷就用了46页PPT,详细阐述了移动互联网和O2O为年轻一代用户带来的这种消费方式革新。
而在这次浪潮之中,58到家无疑是走得最远的一家,也就在几天前,58到家推出了其“懒人节”营销活动,再次将懒人经济这个词搬了出来。
不过在这里,或许我们应该为那些享受着“懒人经济”的懒人们正名,懒人经济本质上依然是现代社会人们对效率的追求,本质上并非解决人们的懒,而是用不同人群之间的资源时空分配,提升社会整体效率。
“人们懒于改造世界,必然勤于改造自己;懒于改造生产方式…必然勤于体力劳动”,王小波笔下的懒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而依靠像家政服务、月嫂保姆、同城货运这些生活服务需求,显然不能称得上懒,反而更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现代社会构建的基础是分工,在亚当·斯密看来,“交换倾向出于人们自利得的动机,并因此引发了分工”,而劳动分工则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此,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转向现代社会,人们也开始更多地享受到分工带来的个人解放。
万维钢曾将“量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思维方式之一,因此追求效率的现代人也更容易将时间和产出做出量化分析,从而产生巨大的“懒人经济”需求。而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希望满足人们这样的需求,提高社会整体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以58到家为代表的上门服务O2O平台无疑是典型代表,它通过提升社会的分工水平,在为一部分用户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帮另一部分服务者带来了收入。这样的双赢同样也是平台型的双边市场最大的价值。
在58到家2017年的规划中,平台战略依然是其重点战略之一,从2016年9月开始探索,到2016年11月方向确认并正式招商,58到家已经拥有了1328个商家,以及19.75万个人服务者入驻,覆盖了汽车、维修、居家、洗护、丽人等7个品类。
而在2017年5月初,58到家进一步将其开放平台升级至2.0阶段,将商家入驻、发布商品、对账提现等功能逐步线上化,并取消了“附近”和“C店”的概念,引入更多的中小服务商。
随着平台生态的进一步完善,58到家平台上70%的服务是由中小商家提供,而另30%的则为自营。开放平台战略让以自营服务切入在C端建立品牌的58到家,极大地扩展了其服务的覆盖范围,而平台本身由于对各业务都有着丰富的自营经验,因此也更容易建立审核标准,规范入驻商家的能力。
在开放平台中,对入驻商家和个人服务者的标准化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非标准化的服务而言。现代工业的分工体系大多数时候面向的仍然是标准化的商品,而服务则强调服务者本身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每一个服务者都是这个“商品”的承载者,甚至是一部分,这是很难被流水线化生产的。
因此58到家在成立初期选择了以自营为主的方式,依靠自营服务团队从而在各个品类上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管理,并借此建立口碑和品牌。这样的做法看似很重,很不“互联网思维”,但从长期来看却可以让其在开放接入第三方服务者的时候更好的对服务进行管理。
对此,在58到家2016年的年会上,陈小华无不自豪地说“2016年我们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对58到家商业模式和道路的确认”,在人工智能取代O2O成为新热点的2016年,58到家无疑成为了O2O领域的扛旗人。
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O2O行业从热到冷,从热捧到被看衰,但实际上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商业本质上来看待这个行业,最核心的便是能否为用户和服务者创造更多价值。
优秀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能够催生新的需求,而投机者往往只能够照搬别人走过的路。
在那一轮O2O热潮中,我们看到太多的项目依靠补贴获客刷单,不合理的订单分配又让服务者本身的收入并没有显著提升,这样的产品最终以失败落幕也并不稀奇。
而在58到家这里,随着开放平台引入更多服务提供商,其用户流量提升20%,订单转化率提升50%。这样的数据意味着在过去由于服务供给能力的瓶颈,依然有大量的用户需求被抑制,随着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这些需求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用户正在变“懒”,或者说新一代的消费主力人群们更加追求有效率的生活,他们有着大量从高频次到低频次的生活服务需求,因此需要一个有稳定服务质量的聚合服务提供商来满足,而58到家刚好出现在了这个位置。
需求端的旺盛也同样体现在流量入口对58到家的支持,在2016年58到家接入了微信、淘宝,以及58赶集,对于这些流量入口型的产品而言,它们也正在意识到,用户不仅仅是希望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购买商品,同样也希望得到真真切切的服务,而58到家无疑是这个领域走得最远的一家。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陈小华和他的58到家而言,尽管已经领先于竞争对手,但上门服务的这场征途离最终的终点依然并不算近。服务行业的特性注定了这将是一场时间的游戏,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