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主动结束其生命,MP3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2017-05-15 编辑:
前几天电脑报(ID:CQCPCW)小狮子还在一篇文章里和小伙伴讨论,虽然科技发展迅猛,但MP3、JPG等技术规格似乎在长久的历史中静止了,成为了一个品类的代名词,长久不更新的技术,真的证明它们是能够永恒存在的吗?
发明人结束了MP3生命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对音乐消费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播放格式MP3,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发明了这种格式的德国研究机构夫琅和费集成电路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宣布,终止了某些MP3相关专利的许可,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不想让这种格式继续存在下去,因为2017年其他更好的存储音乐的方法。
该研究所的主管称,高级音频编码(AAC)格式成为“手机音乐下载和视频的事实标准”。这种格式效率更高、功能更好,比特率比MP3更低,流体电视和电台广播都使用该格式发送高品质音频。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对音频编码进行了基础研究。夫琅和费集成电路研究所与他们联手,开发了MP3标准。该格式只需原文件10%的存储空间,大大减少了下载时间。
史蒂芬·维特(Stephen Witt)的书《How Music Got Free》(音乐如何变得免费)称,企业阻扰和其他失败几乎使MP3变得毫无用处。最终,夫琅和费研究所向消费免费提供软件,让他们从CD下载歌曲到电脑的MP3文件中,此后该格式流行起来。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些MP3文件在网上迅速传播,催生了数字盗版的淘金热。这种格式在非法共享上统治多年,Napster和Kazaa等流行的P2P服务允许人们只需点击鼠标就能下载歌曲。
当然该格式也促使合法一面的发展,在线销售商争相合法地满足联网公众数字化购买音乐的需求。苹果的iTunes店主导了该市场,用MP3播放器iPod收藏音乐。苹果几乎一开始就提供用户AAC选项,该格式最终证明是MP3的替代者。但MP3在历史中有自己的地位,让人们首次体验到互联网在数据交换上的真正潜力。
AAC取而代之
AAC出现于1997年,基于MPEG-2的音频编码技术。由Fraunhofer IIS、杜比实验室、AT&T、Sony(新力)等公司共同开发,目的是取代MP3格式。2000年,MPEG-4标准出现后,AAC重新集成了其特性,加入了SBR技术和PS技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MPEG-2 AAC又称为MPEG-4 AAC。
20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作为一种高压缩比的音频压缩算法,AAC压缩比通常为18:1,也有数据说为20:1,远胜mp3;在音质方面,由于采用多声道,和使用低复杂性的描述方式,使其比几乎所有的传统编码方式在同规格的情况下更胜一筹。
AAC的成长之路还是蛮心酸的,由于前辈MP3实在是市占率太高了,AC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受到苹果iPod、Sony Walkman(NWZ-A、NWZ-S、NWZ-E、NWZ-X系列)、任天堂NDSi和魅族等设备支持,不过随着ACC优势逐渐被用户认知,后期支持其的硬件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类,都得到高速增长。
当然,除市场的选择外,发明人这次好“狠心”的举动,也彻底奠定了AAC的地位,或许会在未来某一天,小狮子也会同大家一起缅怀MP3吧!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