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版「喜茶」「一点点」,看看印度网红饮料的成名之路
2017-05-14 编辑:
它做到了这三点: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是起点;第一年从在线开始快速建立快饮品牌;从线上做到线下,用户研究与品质提高是关键。
文 | 一九
36氪之前推出了《为了寻找下一个「可口可乐」,我们出品了这份全球消费品分析报告 | 行业重磅》系列消费研报。 除了火了的茶饮,消费升级的另一个饮品需求是喝的健康。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NFC果汁和低糖饮料出现在便利店中的原因了。
在国内,除了传统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农夫山泉都推出了健康低糖系列外,还有一些列功能饮品和NFC果汁、无糖茶饮等一系列健康饮品(想知道中国健康饮品的详细报告,请戳)。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也诞生了网红饮品Hey Juice,乐纯酸奶。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家印度初创饮品公司,Goodness! 在印度市场上,这家网红新宠也要面对来自全球巨头和本土巨头的双重夹击。即使如此,依靠技术创新和互联网+的取胜的 Goodness!依旧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2017年4月数据显示,Goodness!的总交易金额(GMV)已经达到了31.1万美元。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家公司的具体做法:
起点是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
这家公司成立于15年4月,原名叫做Dropkaffe。从一开始,公司就瞅准了健康饮品的需求。利用O2O模式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售卖一系列健康咖啡饮品,包括黑咖啡、冷咖啡等。而后来选择做乳制健康饮品的原因很简单。相比于中国的茶饮需求,印度人对奶制品的热爱你无法想象,另一方面乳制品本身就自带了健康光环。
Goodness!的联合创始人Chaitanya Chitta表示 "在新的一波健康饮品中,乳制饮品的品类中并没有太多有意思和更健康的创新之处,不是吗?"所以在未来,像dahi,lassi,chhaach,酪乳和传统酸奶等产品都在公司未来的改造计划中。而对于公司一开始就做的冷咖啡系列,印度的人民与中国一样,需要在星巴克里排着长队并承担着与收入水平不匹配的价格。
第一年:从在线开始快速建立快饮品牌
有研究表明,印度的即饮行业价值接近108亿美元,这个市场中隐藏了无数需求的痛点。应需求而生大概就是Goodness!能成功的关键之一。但能让这家初创公司这么短的时间成长起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Online 品牌的快速建立。
快饮本质上还是一种食品,最合适的生长场所还是线下,捕获线下零售是存活的关键。目前,大概仅仅只有5%的公司纯粹的做线上生意。但品牌不是,品牌已经可以通过线上的渠道更好的获取线下的目标用户,也更容易突破线下的垄断巨头们所建立的行业壁垒。" 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在当前的用户画像面前有最好的市场适应性。这也是Goodness!选择以O2O的方式开始业务的原因。
Goodness!的一个资方Smarton(Udacity 的 资方)在印度建立市场的经验,给了其很大启发。目前的消费习惯,在线下的硬推方式是不奏效的,而公司的实践方法是利用线上流量吸引现建立品牌,其实使用模式就是肯德基的宅急送模式,在线上下订单,即时送货上门。只是线上与线下的渠道打通的方向进行了颠倒。
从线上做到线下,用户研究与品质提高是关键
Chaitanya表示,在线模式仅仅持续了九个月,在网站推出的第一年间,品牌已经积累了15k的核心用户,2016年4月,公司开始推广线下市场,并在印度各大零售店登陆。
从线上走到线下是规模化的必要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团队在启动线下市场之前,曾花了6个月研究出了两件事情,一是用户喜欢的口味是什么?(采购了各种食谱并做了市场研究)二是如何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也是公司能从线上顺利平滑的转到线下的重要原因。
说到成功的核心,Chaitanya表示"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们学习了前人的很多经验。并学会了专注于一件事,挖掘所有围绕这件事背后的深层信息;利用互联网的环境建立品牌,并拉动产品销售。"成功的关键是可承担的价格、优质的口味和O2O运营经验的协同作用。
截至目前,该品牌的零售业务已经布满了所运营城市的250多家零售门店,也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印度城市。在线上渠道上,除了过去的订购方式,产品在Grofer,Big Basket,Amazon,Swiggy等网络平台上都开通了销售渠道。除了这些之外,Goodness!也开始参与各种线下活动,尤其是目前受众会参加的创业会、高端商业活动等等,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健康"的需求是觉醒的,同时对于不卖场景的咖啡和健康饮品具有更高的需求。
未来的规划上,产品线上会覆盖更多的健康饮品品类(乳制品、即冷咖啡、调味奶昔以及燕麦早餐等),同时也会加入蛋白质品类吸引健身爱好者。在渠道上,Goodness!未来会开拓并深耕特定的垂直渠道,比如电影院、大学食堂、医院、办公室这些非零售终端。
团队目前有25人左右,产品线和运营线人员各占一半。融资方面,2015年8月获得了31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2016年4月完成了Fireside Ventures 以及Hitesh Oberoi的55万美元融资。
推荐阅读
房子,这代年轻人的残酷成人礼 | 36氪深度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