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概念?不限流量套餐其实背后有猫腻...
2017-05-13 编辑:
似乎电信将人们带入了“不限流量”的时代,但事实上这只是其刻意制造出来的一场虚假狂欢,并非真正意义的流量不限量。
流量一直是移动互联时代制约用户体验升级的关键性因素。近日,中国电信宣布正式推出199元/月的天翼不限量套餐,为用户带来“上不封顶”的流量。
似乎电信将人们带入了“不限流量”的时代,但事实上这只是其刻意制造出来的一场虚假狂欢,并非真正意义的流量不限量。
此次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不限量套餐,前40GB提供4G网速,超长后降至最高网速3.1Mbps;还包括了国内通话3000分钟,全国接听免费,来电显示免费,短/彩信0.1元/条。
这似乎实现了流量不限量的目标,能够为用户带来无穷无尽的流量支持。
然而,中国电信官方也表示,如果该套餐当月累计使用达到100GB将关闭上网功能,次月恢复。
很明显,电信的不限流量套餐有着偷换概念的嫌疑。不限流量并不等于超大流量,而这款所谓梦幻级的流量套餐说到底只是100GB的超大流量套餐。
真正的无限流量不应该给用户带来流量消费上的限制感和压迫感,而电信只是将原有的流量限制放宽至大部分人触碰不到的边界,但这并不代表流量限制就不存在了。
另一方面,电信的这款套餐使用超过40GB度速度就会降至3.1Mbps以内,将用户再次打回至3G乃至2G时代,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且,无限流量套餐只是对本地流量免费,如果是超出本地使用范围,国内流量的费用就会高达0.3元/MB,而语音通话的费用是0.1元/分钟,成为用户流量消费的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电信之外,早在今年2月,中国联通就抢先推出了“冰激凌系列”套餐:199元档每月包含1500分钟国内语音和15GB的4G全国流量,398元档每月包含3000分钟国内语音以及40GB的4G国内流量。而当用户的流量使用量超过套餐内的限制时,用户仍可继续使用流量,但速度将会从4G降为3G,当月累计使用100GB后将关闭数据上网功能。
中国移动在5月初推出了“任我用”套餐,分为新用户和老用户两个类别,新用户又分188元与288元两档,分别包含了500分钟语音、12GB流量和1500分钟语音、20GB流量,针对老用户则只有一个238元15GB的流量套餐。当用户当月使用流量超出封顶值后,网速不高于1MB/秒,当月全部流量使用达到50GB后,停止上网功能。
放宽到全球电信行业来看,无限流量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噱头。早在2G/3G时代就有运营商试验过了,而现在试水无限流量的企业更是比比皆是。
如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在今年二月初就推出了一项无限数据计划,每月收费80美元为用户提供无限流量的支持,客户最多可以为他们的手机设备或平板电脑配置四条额外线路。
国外电信企业确实尝试过推出真正的无限流量套餐,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早在几年前,美国四大电信巨头Verizon、AT&T、Sprint和T-Mobile都曾推出过无限数据计划,但后来又都不约而同终止了这种套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到了当时技术的制约以至于企业最后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据的海量需求。
而国外电信行业对伪无限流量保持警惕的态度。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就曾因为电信运营商AT&T的无限流量套餐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和严重克扣无限流量套餐用户的数据下载速度,而为其开出了1亿美元的罚单。在他们看来,“消费者付钱应该得到相符的服务”,而不是被限制、被克扣,只能被动使用缩水版无限流量。
另一方面,无限流量目前的不可能也是受制于目前技术手段的不充足。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就表示:“2G时代一个基站带宽只有2M;3G带宽提升到几十兆,但运营商尝试了‘无限流量’后不得不叫停;4G带宽到了几百兆,条件仍不充分。”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在提速降费的基本背景下,运营商的营收增长主要依赖用户流量消耗的增长,对流量消耗的依赖度高,这是管道的基础价值。而基于管道之上的价值,越来越多被应用服务商拿走。因此,运营商们只能走网络升级扩容,提供更大的流量套餐服务,销量消费总额增长的路径。昨天,中国电信宣布将与小米合作推出“小米专享”的不限流量套餐。而联通此前也发布了与阿里钉钉联合推出“钉钉卡”。
实际上,随着4G技术快速走向成熟,流量基本价格的走低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加之政府“提速降费”政策施加的压力,电信的无限流量套餐成为了必然出现的产物。
因此,电信的天翼不限流量套餐完全可以满足普通手机用户的使用需求,也可以缓解了重度手机用户对超大流量的部分需求。但归根结底,它并不是真正的无限流量产品,只是在5G时代到来之前的特定产物,可以看作无限流量时代黎明前的伪不限流量产品。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