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九周年 防灾减灾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2017-05-13 编辑:
中新社成都5月12日电 (王鹏)5月12日,阳光强烈,青山巍峨,悠远的思念曲响起,岷江畔的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深沉肃穆。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处,被震垮的巨大废墟巍然耸立,触目惊心,提醒来者莫忘9年前的灾难。
汶川地震九周年,航拍震中映秀镇小洋楼整齐排列。 莫晓 摄 视觉中国
当日,汶川县在此处举行祭奠活动,600余名当地各族干部民众及过往游客在地震遗址前整齐列队,大家手捧菊花,默哀、鞠躬,向当年的遇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献上菊花,寄托哀思。
“这些年来,村民们更加注重邻里间的关心,很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学到了很多防灾减灾知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九周年纪念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中滩堡村村支书杨云兵谈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近况。
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9年。9年来,人们走出地震阴影,也不断收获防灾减灾的智慧和力量。
5月9日,四川省在眉山市彭山区举行了“2017年抗震救灾综合演练”,11支省级救援队、13支市级救援队、8支区级救援队等共3200余人参与。自2009年起,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此后每一年,四川省都会在此期间开展省级抗震救灾综合演练。
当天的演练共设置省、市、区指挥决策部署及增援队伍驰援拉动、学校师生紧急疏散、危化品处置、堤防除险、山体滑坡处置等12个科目,启用了卫星通讯车、无人机、直升机、冲锋舟、涡喷消防车、遥控救援机器人、搜救犬等救援装备设备。
“汶川地震以后,我们的抗灾应急救援力量在不断增强。”四川省政府应急办副处长秦启贵告诉记者,力量的增强体现在救援装备设备上,也体现在官员救灾指挥能力、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上。
“汶川地震时,灾区通讯中断成为"孤岛",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秦启贵说,如今四川省的每一个市县、重点地区乡镇都配备了卫星电话。汶川地震之后,四川还发生了“4·20”芦山地震、“11·22”康定地震等大地震,抗震应急救援工作更加科学有序。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四川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周玮看来,防灾减灾必须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教育很重要。
周玮说,四川省很多地区的中小学都已设立了减灾课,同时四川省地震局还联合教育部门编制防震减灾书籍,下发到学生手中,“部分重点地区如龙门山断裂带、甘孜等地,学生们几乎"每周一跑"。”汶川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则显示,近10年来全县学校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总计达7300余次。
“9年了,不管我人生再过多少个9年,2008年5月12日对我来说都像在昨天。”林代忠是原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退伍老兵,9年前曾赴地震灾区抢险救援,并参与了北川新县城的选址测绘。
这些年来,林代忠多次回到“战斗过的地方”,“我去了新北川、去了都江堰,人们生活很幸福。灾难使人成长,这体现了不屈不挠的四川力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说。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汶川地震九周年 防灾减灾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有关汶川地震歌颂老师的诗歌,地震防灾减灾造成的影响,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资料,骂汶川地震的女孩视频,08汶川地震解放军表现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E-Mail:@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