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行平台遇到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善人类交通系统(2)
2017-05-11 编辑:
颇值一提的是,百度地图还通过聚合群体智慧,通过数据积累对本地经验路线了如指掌:通过人工智能对比用户路线和规划路线,找出差异,统计用户最多走法,如老司机一般得到局部经验路线,提供更优方案。而“老司机经验+个性化偏好”的智能化设定,无疑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出行需求。总之,百度交通大脑的智慧源自每一位用户,而它又以更高智慧回馈给他们。
与政府打造智慧交通网
当然,在移动地图之外,人工智能同样可以用于如今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身上。
我个人看来,更好地优化车辆配置,是需要共享单车平台共同面对,也是让交管部门较为疑虑的问题,诚如大数据专家涂子沛所言,共享单车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一座城市究竟需要多少辆公共自行车?“要得到这个答案,必须结合城市人口、公交系统、私家车、道路等各项数据,进行计算。其中最重要的估算手段,是把城市里每一个人的家庭住址和其工作地点在数据库层面打通,从而掌握每一个人在城市中最日常的流动,即上班族的‘潮汐’特性。”
其实在人工智能处理交通数据这件事上,相比于共享单车,目前较为成熟的也许是并不惹眼的实时公交领域——要知道,每日至少两次的高频应用,让各种实时公交应用的累积数据并不亚于打车类软件:就像滴滴让人们习惯了“掐点”坐车,通过大数据与深度学习,实时公交应用也可以实现公交数据的实时整合,让用户能清晰获取每日赖以出行的公交车信息,如现在走到哪了,是否正在堵车,什么时候到站,甚至整条线路的实时通行状况,以此决定什么时候离开办公室或者家前去等车比较合适。毫无疑问,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资源匹配,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效率,出行选择率以及城市承载率都意义深远,也势必得到决策部门的重视。
嗯,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之下,科技企业与政府数据的共享,无疑是能否促进智慧交通网络的关键——要知道,中国各级政府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拥有海量且高质量的数据,当它们与科技企业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产生的正向社会效应将难以估量。
就拿交通来说,一座城市每天产生数千万交通数据,其实交通部门也在寻求与百度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完备的企业合作,百度地图交通云已与深圳市,成都市,三亚市等13家交警部门,以及江苏省,辽宁省,四川省和河南省等共10家省市级交通部门开展交通大数据共享及信息联合发布合作,在道路拥堵分析,出行通勤分析,人群热力和人口迁徙分析等内容上,通过人工智能将数据价值最大化。
在我看来,除了前文所述的实时资源匹配,提升日常交通疏导效率,“人工智能+交通”的更大福祉,是这些数据能够回馈到城市建设之中,利用数据进行城市线管规划,交通拥堵成因进行分析,对异常道路进行数据挖掘,并将数据用于交通管理调度及相关决策,辅助宏观交通规划。
毕竟,说到底,所谓“智慧城市”的全部秘密,不外乎搭建数据平台,再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向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这需要科技企业与政府的充分联姻,而可以预见的是,当整个社会的公共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联姻也就越来越重要。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