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柔书生马英九:请辞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为何辞职?马英九辞职原(2)
2014-12-13未知 编辑:生活百事网
2、不哭、不撒娇、不碰女生”
马英九的“丐帮帮主”生涯,和蒋经国的提拔密不可分。
1950年,马英九在香港出生,两岁随全家来到台湾定居。父亲马鹤凌曾在国民党任职,教子之道素以严厉著称,不准马英九哭、懒惰或撒娇。
1981年,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马英九回到台湾,被蒋经国选为英文秘书,从事翻译工作,从此步入政坛。工作中,马英九深得蒋经国的喜欢,被赞为“没有缺陷的年轻人”,
34岁那年,马英九被蒋经国破格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兼“总统府”秘书,风头一举盖过了当时国民党内中生代的领军人物钱复和宋楚瑜。
之后,马英九任“行政院研考会主任委员”,成为历来最年轻的“部会级首长”,很多人形容其升迁之快“就像坐直升机”。
1993年,连战出任“行政院”院长,马英九受邀出任“法务部”部长,由于办案力度过猛,马英九成为党内的箭靶,当时李登辉曾言:“差点把国民党搞垮!”
但是,马英九在“法务部长”任内的表现,成为其在台湾政坛崛起的重要资本。
“法务部长”任上,马英九频频在台湾电视中以现代“包青天”的形象表露锋芒,大力提倡“反毒”和“肃贪”,并提倡狱政改革,允许犯人携带小电视、收音机及语言学习机进班房,甚至亲睡牢房以体验牢狱生活。
这个表面上强硬的“政客”背后,却一直隐藏着一个“书生”马英九——马英九的政治性格中,中国传统的“书生”特点屡屡显现。
马英九曾在采访中说,每天上午进入办公楼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向敞厅的孙中山铜像行礼,并回想孙中山一生志业。
马英九一再表示,“政治人物应存诚去伪,以拙朴取代虚巧”,“官可以不做,但人不可以不做”。在他看来,“政治不该是勾心斗角、权谋而已,应该要有更多的诚意、格调及信任。”
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马英九,笃信法律是现代人应该遵循的高于情和义之上的唯一最高行为准则。
“许多人批判我不够权谋,太过拘泥法律,但我真心的认为,台湾过去的混乱,正是由于部分政治人物太过权谋,把法律当成可以恣意操纵的权力工具的结果。我怎么可以重蹈覆辙呢?”
马英九的政治性格,与那些在国民党长期独裁体质下衍生的一般政治人物所具有的“威权人格”特征,大异其趣。
在“政客”和“书生”的双重作用下,从政30多年来,马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健康、清新、廉洁、改革的形象,曾深入民心。
为保持这一形象,他慢慢地成了“不粘锅”:对任何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凡有女“粉丝”请他在衣服上签名,他一定会高悬手腕,以免碰到对方身体;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在庆功会上,他“一个箭步跳到旁边”,就是不让女同事们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