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们聊聊大家眼中的共享充电宝
2017-05-09 编辑:
不久前,逛街的时候偶遇J小姐。只见她愁眉不展,火急火燎的,如果不是脚下十公分,大概就能飞了。
我还没见过什么事让她这么着急?本着关心(man zu)朋友(hao qi xin)的原则,义无反顾地拦下她,问她出什么事了。
只见她,不做停留,头也不回,一个闪身,风中飘来一句“手机就剩1%的电了,没带充电宝。”留我在风中凌乱。
J小姐的心情,很多人都能懂。
手机电量低于20%的提示音就是《命运交响曲》的前奏;
低于10%的提示音就是死神在耳边的低语;
电量变成红色,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力即将一同终结;
比没带手机更可怕的是手机就在手里,但他只能做板砖。
所有的商机,都是为了解决痛点。显然,这个所有人都懂得痛被资本家们盯上了。
1
陈欧:我也要做“共享公益”
聚美优品CEO陈欧宣布投资街电3亿元人民币,占60%股份,将出任董事长。并表示,后续将继续注入几十亿资金,用于推进共享充电宝。
王思聪随即表示——你能成我吃翔。陈欧回应——你吃不吃翔,我不关心;只是你别为了不吃翔,从中作梗。大不了我做公益。
做公益,这话和摩拜创始人胡玮炜说的一模一样。怎么现在资本家、创业者都不为挣钱只为公益了么?他们姑妄言之,我们姑且听之,肯投入表示共享这块大蛋糕还有得吃!
2
共享这件衣服
“共享”概念并不新鲜了,但依旧是“风口上的猪”。是不是披上共享的外衣,就意味着成功?
目前市场上披着“共享”外衣的主要有:滴滴为首的租车平台、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
滴滴等平台
也许是因为,共享单车太过深入人心,所以人们对共享的理解就是:租赁。但实际上,共享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限制资源利用;不是自己的东西,只在需要的时候取用都可以看做一种共享。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滴滴的模式也是一种共享。
不同于另两类,他是一个平台,将私家车等闲置资源吸收进入平台共享,再提供给需要他的用户,它的边际成本效应为零。他的用户分为:供给者和使用者,他自身只是其运营的作用。
这类平台的“不生产资源,只是资源的搬运工”,不同于重金的资本铺开,他需要的是巨额的平台维护成本。而且比起,动辄堆积成山的报废单车,滴滴这类型的共享显然不需要什么维护费,即便当年大战,高额的补贴也是直接流入用户双方。
共享单车
顶着“最后一百米”目的衍生出的共享单车业,是街头巷尾的话题。曾经一屏的APP仅能展示部分,共享单车这个“风口”趋于稳定,不见新人入场,但见巨头角逐,现在的共享单车进入一个“减法”时代。
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更为类似,作为硬件租赁形式的共享,是重资产模式,需要不断花钱去制造设备、运营互联网平台、铺开设备、维护设备,不怪乎,现在的共享单车业屡出天价融资,他的模式本身就决定了前期他的烧钱属性。
共享充电宝
面对这个依据现代人手机依赖症延伸出来的痛点,只想感叹,原来我也有发现创业风口的眼,奈何没有3个亿…
不仅仅是陈欧的街电,小电科技也对外宣布完成了B轮3.5亿元人民币融资,成为行业第一个拿到B轮融资的公司,并已经开始了线下推广。
是不是共享充电宝界的“摩拜和ofo”,还要市场来检验。
3
风口还是那个风口,但不是是猪就能飞
王思聪用5个亿砸出40亿身家,也是有一定的商业眼光的,所以他对共享充电宝的唱衰,也不得不让业界好好审视“是不是过于神话了共享这个主题?”
和单车不同,移动充电宝本身就是便携、廉价的。所以,尽管智能手机市场巨大,但并不代表充电宝也是刚需产品。尤其是存在安全隐患、信息盗用隐患,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谁敢放心大胆的去用共用的充电宝?
且充电宝只在手机没电的前提下有使用价值,但是手机自身的续航功能、电池容量、待机时长都在不断研发进步,如果当所有智能手机都能满足用户一天的用电需求时,充电宝就是去了价值。
因为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所以多数人都会自己携带充电宝,所以无处充电是一种偶发性需求。没有共享单车的高频使用作为支撑,这种硬件租赁凭借广告费用能有多少持续收入?
而且,不同于单车随处可放的灵活性,共享充电宝主要铺设于线下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机柜,这并不利用随时取用,且固定在一处的充电模式,背离了移动充电宝最本身的移动属性。
除了共享这个外衣加持,智能手机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模式都给了共享充电宝生存空间。 前途如何我们未可知,只是一来资本家不傻,二来资本从不做慈善。
投稿、约访、合作
luxuanmeng@taou.com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