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丨融300万 他发微博勾来9100建材老板 筑平台撮合150亿房产订单
2017-05-08 编辑:
◆ 集成汇创始人卞默非
文 | 铅笔道 记者 郝陶锐
?导语
“装配式建筑行业即将爆发。”2015年年中,卞默非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并全力投入到集成汇项目中。
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工厂预制生产,并在现场加以装配集成的建筑体系,建设过程类似“搭积木”。这类建筑不但工期短,而且经济环保,因此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推广的建筑方式。
他通过搭建自媒体矩阵做内容营销,将企业导流至线上平台撮合交易,并组建专业团队切入项目实施过程,提供具体的产业链服务,包括报价清单梳理、产品案例VR展示、订单真实性审核、增值广告、定制营销、项目管理、项目监理等。
目前,集成汇平台已拥有超9100名企业会员,服务全球超过200个地区的采购商。2016年通过平台发布的海外采购订单超90亿元,国内订单超60亿元。
注: 卞默非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抓住市场爆发契机
对于互联网创业者而言,没什么能比一个蓝海市场诱惑力更大。而在卞默非眼里,装配式建筑行业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2015年,他觉得行业到了爆发前夕。
卞默非认为,观察企业营业额比观察政策还准确。他以北京某厂家为例,其2012年营业额为400万元,2013年则为1000万元,2015年暴涨至1亿元。“上海的一些企业,忙到春节不休息,这在制造类企业里很不寻常。”
他的判断没错。2015年住建部发布《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需达到50%以上。“而我国目前装配式建筑占比低于3%。”
不仅如此,由于装配式建筑具备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质量可控等特点,随着地产、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也开始自然产生需求。“像国贸三期这样的建筑,晚一天交工,租金损失就有几百万元。”
而海外市场的利润率更诱人。据卞默非介绍,国内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在1000~2500元/平米,非洲落后国家的成本则在4000~6000元之间,发达国家则更高,“澳大利亚的某项目,价格在8000元以上”。
“装配式建筑行业做出口项目还有13%的退税。”面对如此有利的市场环境,卞无法按捺内心的兴奋。
2015年年中,卞默非决定全力投入集成汇项目,下水试试深浅。
◆ 集成汇平台
起初,卞试图做一个典型的B2B信息平台,撮合采购方和供应商完成交易。
其中,采购方包括政府项目部门、大中小地产开发商等,供应商则涵盖咨询、设计、建材、监理、金融等各环节。
采购方有订单需求,却在供应商获取上时间成本较高,且无法准确判断供应商的能力。
供应方主是订单获取有困难。卞默非曾参加一次展会,两天拿到约300张名片。会后,他挨个打电话过去,有合作意向的不到10家,最后能成单的连一家都没有。
平台可通过内容营销等方式将采供双方集中在线上入口,进而提供交易撮合服务。“行业的痛点就在那里,我们只需要思考,如何帮助行业提升效率。”
然而,运营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支付环节无法搬到线上。“我们和许多银行谈过,均需做三方账号。由于建筑行业多为大额订单,交易前还要对采购双方做为期两周到两月不等的尽职调查,支付方式反而更复杂了。”
卞默非决定先从提供真实订单入手。
试水B2B面临挑战
房屋的采购需求与其他行业不同。“一个报价清单可能有几十、上百项,包括门窗管线、平米规格等,做一个清单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而阿里巴巴等综合性平台提供的是统一的服务,没有针对具体的产业链。尤其在国际业务上,由于其发布机制在审核上力度不足,所以订单的真实度仅在30%~50%之间。
基于此,卞选择了人工审核的方式,“由两个建筑师全职负责,发布的订单准确率能达100%”。
可在团队保证了采购订单的真实性和准确度后,供应商却开始丢单了。
为了搞清楚丢单原因,团队把产业链的合作过程一环环拆解,发现其中问题很大。
在供应端,有的国内企业商务能力很差。“国外采购商询盘后,通常期待在24小时内有准确回复,国内企业可能在1周后才能给出答复。”
而在最能吸引采购方买单设计环节,许多供应商很难应对实际要求。单从设计标准而言,且不说国外每个国家标准不同,即便国内也有许多标准尚未完善,“询盘转化率较低”。
◆ 集成汇利用VR技术,为采购方减少了30%~50%的供应商调研时间。
至于采购端,中小型地产开发商在项目管理上存在困难。一方面,他们对项目进度的把控存在缺失,很少有专业团队做管理和记录;另一方面,他们也往往缺乏预算管理机制,预算容易做超。
另外,传统工程监理公司往往对装配式建筑缺乏经验。“传统建筑是现场盖起来的,而装配式建筑则在工厂内完成,监理人员需要对生产流程的每个步骤都十分了解,这对于传统监理公司而言是个挑战。”
这些痛点,无论哪个都远远超出了一个B2B信息平台的能力范畴。要解决行业本质问题,必须整合产业链资源。
说到底,产业链服务是在采供双方对接完订单后,团队通过介入协助服务,解决项目的实际运作问题。
卞默非认为,要想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高质量服务,先要干好两件事:搭建流量入口、完善创始团队。
一方面,平台需要通过流量入口获客,形成订单匹配基础;另一方面,只有组建专业化团队,才能构成提供产业链服务的基础。
获资本认可想法落地
卞默非的想法获得了资本的认可。2016年3月,集成汇获得安芙兰创投300万元天使轮投资。
融资到账后,卞逐步将想法落地。
流量入口的搭建对他来说相对容易。“内容营销被评为B2B行业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营销方式,而这正是我的强项。”
卞默非从新西兰留学回国后的10年间,先后在一家垂直行业B2B公司和一家广告公司任职,还花了5年时间运营一个装配式建筑垂直自媒体。集成汇平台20%~30%的早期用户便是由该自媒体账号转化而来。
几个月下来,集成汇搭建的内容矩阵包括新浪微博、微信、今日头条、LinkedIn、Facebook等,“每个月能带来300万~400万的免费流量”。
此外,他还在微信端开放了集成汇的会员注册,并为企业用户提供产品、案例、资讯展示服务。企业不必自制内容,只需链接到集成汇web页面,他的公众号用户就可以查看相应的产品和案例。
在费用上,集成汇的会员年费为38000~98000元/年,可获得优先展示的服务。此外,增值广告、定制营销等也是其盈利的一环。
◆ 集成汇与爱沙尼亚某IT团队的合作项目。用户只需点击即可直观看到房屋模型的各项参数,甚至精确到耗电费用。
然而,团队组建却没这么简单。团队的成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相当程度的互联网经验。同时,为了应对海内外不同的市场坏境,团队还需要同时具备国际维度。
卞默非花了6个月的时间,见了60多人,才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运营总监。同样,为了挖一位销售总监,他也用了半年时间,向其描述事业图景、不断跟进、等待机会。
今年春节后,核心团队组建基本完成。其中包括CIMA注册会计师、海外装配式建筑公司经营者、分众传媒销售高管及多个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 集成汇团队在无界空间举办的建房大赛。利用纸板制作房屋模型,是每个建筑师的必备技能之一。
下一步,卞准备全面铺开产业链服务,“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和项目监理两方面”。
据他介绍,产业链服务将以佣金方式盈利。根据项目规模大小,佣金比例将在3%上下。“先把产业链服务标准化体系跑出来。”
目前,集成汇平台已拥有超9100名企业会员,服务全球超过200个地区的采购商。2016年通过平台发布的海外采购订单超90亿元,国内订单超60亿元。
项目现正寻求800万~1000万元Pre-A轮融资,主要用于产业链服务的开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