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和李开复的第二次交锋:争夺人工智能话语权
2017-05-05 编辑:
来源|亿欧网(ID:i-yiou)
文 |陶博
有过节的两位大佬李彦宏和李开复又“打”起来了,这一次,是争夺人工智能的舆论话语权。
上一次李彦宏和李开复成为竞争对手还是在2005年。那一年,是李彦宏最意气风发的一年。当年,李彦宏拒绝了谷歌的收购诱惑决意上市,以股价涨幅创记录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又因为火爆的“超女”百度贴吧风生水起,百度也一举超越新浪成为流量最大的中文网站。2005年之后的很多年,百度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同样是在2005年,“谷歌中国”正式开业,掌舵者是谷歌费尽心思从微软挖过来的李开复。2005年下半年,李开复跑遍了各所高校,奠定了其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导师地位,也为谷歌中国造了足够的势。可惜的是,谷歌在中国没打赢百度,李开复在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之后创办创新工场,以投资人身份活跃在互联网圈。
12年后的2017年,李彦宏的百度不复当年,由PC互联网转型移动互联网、由信息平台转型服务交易平台的努力失意,巨头地位已风雨飘摇;而创新工场在移动互联网赛道上的投资成绩虽然不错,但依然配不上李开复的江湖地位。两位大佬,心中的苦闷,在人工智能风口来临之际,找到了最合适的宣泄口。
结果是,2017年李彦宏和李开复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人工智能最重要的鼓吹手,都想夺下人工智能的最大话语权。李彦宏的著作《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于2017年4月出版,紧接着李开复的《人工智能》一书在2017年5月出版。李彦宏挖来微软前执行副总裁陆奇,all in人工智能;李开复建立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全球招揽人才。李彦宏到处宣讲“互联网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李开复更干脆彻底,直接说“我不是李开复,我是人工智能”。
两位大佬抢夺人工智能的话语权,情有可原。百度说了一个又一个的资本故事后,市值依然离1000亿美元很远;到了山穷水尽的百度,寄望人工智能帮助百度柳暗花明。李彦宏技术背景出身,加上百度将近20年的技术沉淀,有一定优势。百度一直想对标谷歌,后者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上取得长足进展,百度心急如焚。
而李开复的学术背景就是人工智能,在遥远的1988年就写过人工智能的学术论文。这样说来,李开复此前是被耽误了,现在才真正轮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另外,如果以一般的标准评价,创新工场这些年的成绩还可以;但挂上了李开复的名,外界对创新工场的评价就不会那么宽容:在上一波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创新工场缺大成的案子,不算是很成功。
而2017年的人工智能确实已经不是空中阁楼,有四大爆发的理由:一是商业上可证明,亚马逊的AWS、Echo、Kiva等智能产品和服务已经产生巨大商业价值,助推了其股价大幅上涨;二是技术上可实现,机器学习的错误率低于人类平均错误率;三是市场在驱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递增,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代替人工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四是资本在催化,主流的VC投资机构入场,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解决了资金需求。所谓是,万事俱备,也有东风。
占据人工智能的话语权,对李彦宏和李开复都有实际的意义。对百度来说,一扫过去“送外卖”的对外形象,使自己重新找回科技公司的性感形象;同时,可以扭转百度目前低沉的士气,为团队注入新的愿景和使命。果然,李彦宏利用五四青年节的时机,把百度的Slogan改为了“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要“从搜索引擎彻底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
对李开复和创新工场来说,抓住人工智能的话语权,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增大获取人工智能优质项目的几率。目前,VC投资机构林立,品牌号召力成为了核心竞争力之一。此前,李开复更多以人生导师的身份影响到年轻人,创新工场在投资方向上的对外品牌不够清晰,在精准获取项目方面多少有点吃亏。另外,人工智能的创业门框很高,其中有一点就是需要较强的学术人脉和圈子,李开复趁势把这个群体抓住后,创新工场也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尽管如此,无论是李彦宏和李开复,即便抢到了人工智能的舆论话语权,也并不代表会成为最终的获益者,先烈和先驱,处理不好,结果只在一字之隔。此前,李彦宏也鼓吹过很多概念,并且做出过实质性的努力,但最终都失意而归。此前,百度的战略,一年一小调整,三年一大调整,把百度的精气神折腾殆尽。而李开复,尽管备受行业尊崇,曾经也鼓吹过“团购只是O2O的冰山一角,O2O是下一个万亿市场”的言论,李开复推崇人工智能,但他确实不是人工智能。
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佬,李彦宏和李开复的言论本意是不错的,但很容易被误读或过度解读。只期望,2017年人工智能的这股风,比2014年的O2O风要更加清新和真实。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彦宏有责任,李开复也有责任,我们也都有责任。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