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懂得营造情感场景的实体商业,未来才能生存下去(3)
2017-05-05 编辑:
起初,全国多家大悦城内设有百货店。但是根据数据发现,导师们错了,教科书错了,或者说时代错了———今天的百货店不仅没有引流,还反过来“吃”商场本来的客流。于是,全国范围内的大悦城开始把百货店清理掉。
危建平说:“我们有一个理念,就是凡事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现在人人都在顶楼做餐饮、电影院时,我们顶楼改成主题街区了。”
如今,来大悦城的人群60%左右没有购买目的,但是他们当中一大半都产生了消费,而周末特意从其他区域来大悦城的消费者占到79%,比例非常高。
全国目前只有2家大悦城本来就在传统商圈里,其余都是“自成商圈”———大悦城在哪里,哪里就是商圈。
对于消费场景,危建平把它分为3个层级。
一是用来休闲的,比如公共空间,我们在K11等商场里,经常看到过道都装修得美轮美奂,放一些时尚的椅子,许多年轻人就坐在椅子上面看手机,一坐半小时。这样的商场,等同于城市公共空间。
二是社交场景,情感表达和交流,需要几个人找一件事一起做。家庭活动、亲子活动、情侣活动等都属于这一类。
三是体验场景,不是单纯把商品买回去,而是学习的过程,提升生活品位,人的五官、肢体一起参与进来。
未来,大家是来商场里享受生活,来此社交、看书、健身、发呆,它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商场将会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的培育土壤,各种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传播
危建平认为,商业地产领域,上海和全球都市相比还有差距。
比如东京,六本木商圈已经成为城市艺术空间。一般大众不乐意特地去美术馆看展,但是乐意去购物中心看。购物中心与市民结合度高,反而让高雅艺术能够很好传播。
东京的表参道、原宿、涩谷,文化感觉不一样。涩谷是年轻潮流文化,表参道是设计原创文化。
然而上海目前还不清晰,每个商场似乎没啥文化差异。
一座城市经济腾飞后,下一步必然是文化的强大,而城市文化空间正在很多商场中孕育延展。
简单“买买买”的时代已经过去,商场对城市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经济意义。
文章来源:商业地产云智库、上观新闻、危子商业茶馆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