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两村庄结怨近300年不通婚 选良辰吉日解禁
2017-05-04 编辑:
大约300年前,福建泉州南安美林月埔村和梧山村因灌溉水源结怨, 立誓互不通婚,如今两村经济合作、人情往来日益密切。
5月1日,一场简单的仪式破除了两村互不通婚的陈规。 本文图均为 泉州网 图
5月1日上午9时,是南安月埔村委会前主任傅梓芳和梧山村老年协会会长王跷鼻等人在3月底选定的良辰吉日。这一天,村里老少齐聚两村交界处梧山防堤路,见证这突破300年历史的一刻:解除禁婚仪式。
具体时间谁也说不太清了,大约是300年前,两村因为共用的一条灌溉水源而起纠纷,先辈们负气赌誓,日后子子孙孙互不通婚。祖上的誓言,没有人敢轻易冒犯,因此尽管这几年两村合作办过鞋厂,一起修过路,却一直没敢通婚。一直到今年3月份,两村几个人在一起喝酒聊天,重提旧事,才决定将此事彻底解决。于是请香问祖、抽签问吉,“破冰”仪式正式宣告禁锢两村300年的不通婚旧约废除,恢复通婚。
禁婚缘由
灌溉水源起纠纷,祖上立誓不通婚“破冰”仪式在梧山防堤路上举行。选择在这里举行也是有考虑的,一来这是两村的交界处,二来这条路原本只有4米宽,在两村群众的支持下才拓宽成最宽处有10米,所以这里也是两村村民交情的见证。
红色的蒙古包上空飘着四个大红气球,预示着喜事在办。村里不少老人、年轻人涌进蒙古包,都想来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说起当年的恩怨,其实没有人知道准确的版本,只是口耳相传下来大体一样。“至少有300年了,不见两村有通婚的记录。”月埔村委会前主任傅梓芳介绍说,据传是因为一条坑沟引发的矛盾。
“过去灌溉是农桑大事,两村相邻,共用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坑沟水源作为灌溉水。雨季时,水量充足相安无事,一到没水的时候,大家都想用,一方把水引到自己村的田地里,另一方就没水用。一开始是几户人家吵,后来就发展成一个村甚至是一个姓氏的人吵。”傅梓芳说,当时的场景也没人说得清,只听说村民都拿着锄头等工具对阵,吵得比较凶,才立下不通婚毒誓。
不过,1967年两村最后一次争端倒是留在不少人的记忆里。“当时有人拿鸟枪,有人用土炮。村里16岁以上的都参加了,甚至把同姓的宗亲都叫来,前后对阵了两三天。”69岁的梧山村老年协会会长王跷鼻说,当时是由于墓地纠纷触发了两村人的矛盾。“两村人隔着二三十米宽的坑沟对阵,其实没有真正打起来,那些土炮、鸟枪都是朝天开的。”王跷鼻说,后来是政府出面才结束了对阵,次年政府还约请两村的主要干部和有威望的人开了个联谊会,调和两村矛盾。
废除百年陈规,两村的年轻人可以通婚了。
交情发展
合作办厂修路,两村交往甚密不知道是不是政府调和的作用,1976年的争斗成了两村最后一次争斗。从那时起至今,两村不仅不再争斗,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经济上展开合作,人情交往也越来越密切。
自改革开放起,月埔自然村所在玉叶村里陆续开办鞋厂,至2000年左右,全村有大小鞋厂60多家,加上配套生产厂家多达110多家。村里的外来人口达1.5万人,比本村人口还多。这些鞋厂陆续覆盖到梧山村,不少人在梧山村租用厂房,也有梧山村民到月博村的厂里去打工。到后来,两村人开始合作办厂。
在玉叶街,梧山村人王先生租了个店面卖水暖产品。“当初选这里主要是考虑离家近,而且人流相对较大。根本没想到两村的恩怨问题,说实话当时两村的交情已经非常好了。”王先生说,他在这里已经开店六年了,从没因为之前的恩怨而发生什么不愉快。
在梧山村和月埔村之间有一条长1100多米的防洪堤,是两村阻止溪水倒灌,防止田园、房屋被淹的关键防线,现在更成为两村交情的见证。
防洪堤始建于1958年,是一条窄小的小路,高2米多,最宽的地方仅4米左右,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不堪。2001年,梧山村村民自发筹集了20多万元,准备拓宽、加高防洪堤,但防洪堤有400多米在月埔村地界上,要拓宽需得到月埔村村民的同意。
“要拓宽就会伤到两村大概二三十户村民的农田、果树等,但没有一户人家有意见,大家既不抱怨,也不提赔偿之类的问题。”王跷鼻说,没人因为当年的“毒誓”反对修堤,都大力支持。
次年,防洪堤硬化完工,宽度达到七八米。2014年,梧山村再一次筹集资金80多万元,对防洪堤进行二次拓宽加高。2015年,防洪堤硬化加高至10多米,宽度达10多米。
通婚禁忌
有女孩被劝打胎,有“暗婚”修正果虽然两村的交往回归正常,但通婚却仍是禁忌。几年来两村不少年轻人相互倾慕,却碍于禁婚一事而分道扬镳。据傅梓芳介绍,就他所知被“拆散”的就有五六对年轻人,甚至有家长苦劝已有身孕的女儿打掉孩子,放弃这段被“下咒”的感情。
说起这事小玉(化名)伤心不已。大约三年前,她在鞋厂打工时认识了梧山村的小东(化名),两人相恋一年多后,小玉有了身孕,并住到小东家,准备结婚。不料小玉家已经结了婚的姐姐突然流产,家人怀疑两人恋爱触犯了两村的通婚禁忌才导致流产。于是,小玉的家人把小玉带回家,再三苦劝她打掉孩子。拗不过家人,小玉不得已做了引产手术,她和小东的恋情也无疾而终。
相比而言,梧山村的小王和月埔村的小芳(化名)就要幸运得多。两人是初一年的同班同学,当时已互有好感,但碍于学业和两村的情况都忍着没表明关系。2005年小芳上了大学,两人慢慢走到一起。
“当时我外出做生意,我们主要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联系感情,很少见面,只在年底回家时才会见面,也就没引起父母的注意。”小王说,就这样交往了七八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两人才将彼此介绍给双方父母。
“一开始双方父母都是反对的,但我们俩都很坚持,亲戚朋友也跟着劝,我爸妈才勉强答应的。”小王说,父母虽然答应了,但却不敢像其他人一样“明媒正娶”,结婚当天既不敢放鞭炮也不敢办迎娶仪式,就在南安找了家饭店办了几桌宴席。就这样,小王和小芳有情人终于修成正果,如今小芳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他们成了幸福的四口之家。共建拓修防洪堤两村一起出力,两村村民达成和解的共识。
婚禁破除
禁婚“破冰”消息,羡煞邻村村民小王和小芳的幸福结合也成了两村解除禁婚的关键点。今年3月,两村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喝酒时提到这对敢为人先的夫妻,感慨几百年前的陈规该解除了,还年轻人一个自由婚恋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