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出读梦的诀窍,他们锲而不舍地……把人叫醒
2017-04-30 编辑:
编译:苏木七
研究者为了搞清楚人“在什么时候做梦”,找来32个人,在人家睡着后叫醒之,总共240次;紧接着又找来7个人,在他们睡着后锲而不舍的叫醒之,问人家做了什么梦,共计836次……
令人高兴的是,实验最终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
大多数人每晚会做大约5个梦,虽然我们可能一个也记不住。
不过,就算你自己不记得,科学家们也有办法“读”到你的梦——美国和瑞士的研究者们发现,大脑后部有一块区域,在做梦时脑电波会有变化,可以用来辨别一个人是否做了梦。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做梦时脑电波的模式可能会显示你梦见了什么。
你昨晚梦见什么了?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这些成果可得来不易,因为做没做梦并不是一个很好判断的事情。
我们的睡眠包括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
不同年龄人群的觉醒、REM与NREM睡眠的时间分布状况。
图片来源:habitot.org
过去人们认为做梦只发生在高频脑电波活跃的REM阶段,不过后来发现,即使在低频脑电波主导的NREM阶段,也有人会做梦。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人,即使是从眼珠子转个不停的REM阶段被唤醒,他们仍坚称自己没有做梦。
因此,从睡眠时期来看一个人有没有做梦并不是完全靠谱的。
什么时候在做梦?
研究者在实验中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在一次实验中,他们找来了32个人,戴上脑电波检测装置,在睡觉的时候频繁唤醒他们——这样比较不容易遗忘梦境。
“醒醒醒醒,你刚刚有做梦吗?有吧?我就知道!!”
也多亏被试脾气好,不然……图片来源:memecenter.com
他们这样扰人清梦了240次,每一次都问被吵醒的被试刚刚有没有做梦,以及能否记得梦见了什么……(有的被试由于被唤醒时困得没法回答问题,那一次就没有数据了。)
接着,研究者比较了做梦与否、睡眠时相和脑电波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管哪种睡眠时相,不管被试能否回忆起梦境内容,也不管大脑其他区域的脑电波活动如何,那些汇报自己做了梦的被试,大脑后部一块区域的低频脑电波(1-4 Hz)都会减弱,而高频脑电波(20-50 Hz)会增强。
他们把这一区域称为“后皮质热区(posterior cortical hot zone)”。他们通过这一区域脑电模式的变化来实时预测人们什么时候在做梦,准确度接近90%。
梦到了什么?
但这还不够。都知道你在做梦了,能不能知道你在梦见什么?
为了进一步“读梦”,研究者又找来7个人。
对,你猜到了这7个被试的命运——在持续一周左右的实验中,研究者在REM睡眠阶段(做梦较多的时候)频繁唤醒这些人,接着马上让他们回忆刚才做梦的内容,试着找出梦境和脑电波模式的关系。(嗯,这一批总共被唤醒多达836次……)
还好,这些被试的牺牲没有白费。图片来源:123rf.com.cn
人们在清醒时,大脑后部的颞叶、枕叶和顶叶负责接收听觉、视觉和空间感觉等信息,而大脑前部的额叶则负责分析、判断、思考和决策。
研究结果表明,在做梦时时候,脑区的活动模式和清醒时很相似。
例如,大脑中一个叫梭状回的脑区,功能之一是人脸识别(脸盲症就是这一区域出现了问题)。研究者发现,一旦梦境中有人脸出现时,被试梭状回区域的高频脑电波就会增强。而如果被试的梦中有骑自行车等在空间移动的动作,那么负责感受移动的脑区的高频脑电波也会增强。
图片来源:123rf.com.cn
经过志愿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神经科学》上。
当然,仅仅通过做梦时不同脑区的活动,科学家们还只能大致推测出人们的梦境中有没有人脸、移动或者说话等,离真正的“读梦”还有差距。
但不管怎样,这样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睡眠和做梦。而由于我们在睡眠时,大脑不停地在无意识和有意识这两个阶段交替,研究做梦也能促进我们对于意识的理解。
那些为了科学而被吵醒很多遍的被试们,未来可能会自豪地对自己的孩子们说:我也算是为破解意识之谜牺牲过睡眠的人呢!
图片来源:123rf.com.cn
一个AI
醒醒醒醒!你刚刚有做梦吗?有?
哦没事了,接着睡吧,我就是问问。
……实验?什么实验?
信息来源:
http://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7/04/10/523262108/a-hot-zone-in-the-brain-may-reveal-when-and-even-what-we-drea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n.4545.epdf
你家主子不但会做梦,还有起床气
做个清明梦吧:只要意识到“这是梦”,你将无所不能
梦长得什么样?科学家用脑成像数据解码梦境
果壳网
ID:Guokr42
虽然换了二维码
但依然整天在科普些不正经玩意儿
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下图来自:123rf.com.cn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