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焦点 > 正文

为什么第一波 AI 企业注定失败:PE才是赢家,不是创业者和VC

2017-04-30 编辑:

新智元编译

来源: hbr.org

编译:熊笑

  新智元启动 2017 最新一轮大招聘:COO、总编、主笔、运营总监、视觉总监等8大职位全面开放。

  新智元为COO和执行总编提供最高超百万的年薪激励;为骨干员工提供最完整的培训体系、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工资和奖金。加盟新智元,与人工智能业界领袖携手改变世界。

  简历投递:jobs@aiera.com.cn HR 微信:13552313024

  【新智元导读】《哈佛商业评论》称,第一批 AI 公司的大部分努力都将失败,但失败不是因为 AI 有泡沫,而是因为这些公司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去进行 AI 驱动的创新。

  日前,《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为《第一波人工智能企业注定会失败》(The First Wave of Corporate AI Is Doomed to Fail)的文章。

  文章写道:AI 这个话题现在太热了。许多公司宣布聚焦 AI 的举措,是怕错过了 AI 这班车。不幸的是,这些公司的大部分努力都会失败。失败不是因为 AI 有泡沫成分,而是因为这些公司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去进行 AI 驱动的创新。这样的错误不是第一次了。

  针对这一话题,Hack News上名为 TLDR 的读者评论说:目前 AI 创业公司最好的商业模式是:筹集资金(至少1000万美元)以启动私募股权基金。然后去找到你知道将大大受益于 AI,但它们的管理者根本不明白的企业。买下那家公司。利用 AI 去增加利润。卖掉公司。获利。这比花时间为别人的公司出谋划策要好,那些公司的管理者根本不明白你为他们所做的事。

  他说,实际上,还有一点,就是从 AI 获利的将是 PE ,不是创业公司,也不是 VC。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就是大趋势。多数公司都成立了互联网部门(online pision)。但是其中成功的很少。一旦发生问题,这些公司要么关门,要么大大削减其在线业务。几年以后,在互联网新贵企业颠覆音乐、旅游、新闻和视频产业时,最早的那批公司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盈利。

  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期,云计算被炒得很热。于是又一次,有几家公司决定试水。 但是,从法规到安全性等一些初期不可避免的问题让许多企业打了退堂鼓,不再将他们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移动到云端。为数不多的坚持下来的企业今天已经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优势明显,竞争对手很难模仿。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AI 领域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非理性的退缩将到处可见。已经有证据表明,早期的 AI 项目不太可能产生技术爱好者预测的戏剧性结果。例如,为Facebook 的 Messenger 平台开发聊天机器人的公司在处理用户请求时有 70% 的失败率。然而,如果这些大公司放弃他们在 AI 上的举措,那也大错特错。AI 确实具有使行业发生转型的巨大潜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近的研究发现,今日的 AI 技术能够使 45% 的工作活动自动化,而其中有 80% 是靠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的。该报告还强调,许多行业,比如制造业和医疗,数据和分析投资发挥的作用还不到全部潜力的30%。早期的一些失败常常会减缓或完全终止对 AI 项目的资金注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AI 将是一个模式转变。 因此,在新平台中摸爬滚打积累经验远比在短期内看到结果重要得多。但是,如果在 AI 项目上的前几项举措没有产生结果,一位经理要如何证明应该继续在 AI 上投资?

  我们建议对 AI 项目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将可能快速产生收益的项目和长期项目组合起来,侧重于转变端到端的工作流程。为了获得快速收益,可以利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语言理解领域的最新进展,着重于 touchpoint 的改变。这些项目的例子可能是帮助药剂师寻找替代药物的语音界面,也可能是安排内部会议的工具。这些领域可以使用现成的 AI 工具,例如谷歌的 Cloud Speech API 和 Nuance 的语音识别 API,不需在训练和招聘环节进行大量投资。(披露:哈佛商业评论的作者中有一位就是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Inc.的执行官)这些项目不会对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它们将有助于大家在 AI 的潜力上达成共识。这些项目还将帮助企业获得大数据收集、处理和标注的经验,这些都是公司在开始更有意义的 AI 项目之前必须具备的技能。

  对于长期项目来说,某一点上的优化是不够的,需要重新思考端到端的流程,这有可能是受到最大影响的领域。例如,保险公司可以将索赔处理这样的业务流程,使用语音和视觉理解完全自动化。 Allstate 汽车保险公司已经允许用户自己拍摄事故照片,并通过手机 App 提交他们的申请。经过在以往申请照片中的训练,新技术可以准确地估计损坏的程度并使整个过程自动化。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已经明白,建立这样高价值的工作流自动化,不仅需要现有技术,还要求培训机器学习算法的组织技能。

  随着 Google 将转型为 AI-first 公司定为追求的目标,它就开始遵循类似组合投资的方法。最初先聚焦在将机器学习纳入到系统的一些组件中(例如,Gmail 中的垃圾邮件检测),但现在公司正在使用机器学习来替换整套系统。此外,为了增加组织层面上的学习,该公司正在将机器学习专家分散在产品组中,并在所有 Google 产品中培训数千名软件工程师,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知识。

  这一切都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最好地为这些努力招募相应的资源? 好消息是,AI 算法和数据集的新兴市场,如 Algorithmia 和谷歌拥有的 Kaggle,以及为 AI 定制的可扩展的基于云的基础架构,正在降低进入 AI 世界的障碍。用于大规模机器学习的算法、数据和 IT 基础设施对中小型企业也是开放的了。

  此外,由于受过良好训练的专业人员增加,人工智能人才的成本在下降。正如做一个手机 app 的成本从2010年的20万~30万美元,到现在由于有更好的开发工具和围绕几个平台(Android和iOS)的标准化,以及开发商数量增加,成本已经降到不足1万美元。类似的 AI 系统的成本降低也将到来。这意味着企业不需着急雇用 AI 专门人才。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增加雇用,利用机器学习软件和基础架构的市场可以将成本维持在可控范围。

  毋庸置疑的是AI的热潮开始了。我们相信 AI 确实会改变行业。但是,利用 AI 得到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专注于创建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并改变组织基因的公司。采用投资组合方法,而非将努力集中在一个大赌注,将最能利用 AI 的变革力量。

  原文地址:https://hbr.org/2017/04/the-first-wave-of-corporate-ai-is-doomed-to-fail

新智元招聘


大家都爱看
苹果将发布AI芯片,欲正面与谷歌亚马逊对决 | 钛快讯苹果将发布AI芯片,欲正面与谷歌亚马逊对决 | 钛快讯 养一只这样的AI宝宝 教TA下棋然后吓死自己养一只这样的AI宝宝 教TA下棋然后吓死自己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