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焦点 > 正文

【Nature】人工“迷你大脑”,首次揭示人脑神经网络建模机制

2017-04-29 编辑:

  【Nature】人工“迷你大脑”,首次揭示人脑神经网络建模机制

新智元报道

来源:Nature、斯坦福官网、哈佛大学 Broad 学院官网

作者:闻菲

  新智元启动 2017 最新一轮大招聘:COO、总编、主笔、运营总监、视觉总监等8大职位全面开放。

  新智元为COO和执行总编提供最高超百万的年薪激励;为骨干员工提供最完整的培训体系、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工资和奖金。加盟新智元,与人工智能业界领袖携手改变世界。

  简历投递:jobs@aiera.com.cn HR 微信:13552313024

  【新智元导读】本周发表于《自然》的两篇论文向理解人类大脑神经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培养皿中构建了神经元三维模型,并将两种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首次观察到工作中的人脑神经回路。哈佛大学和 MIT 的合作研究则描述了在培养皿中让“迷你大脑”发育 9 个多月。两项研究都有助于理解人类大脑发育及结构,相信对人工智能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

  科学家对人类大脑早期发育过程知之甚少。从 2013 年开始,神经科学家一直在使用由 iPS 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详见文末注释)诱导而成的神经元研究人类大脑的发育过程,也即在培养皿中培育模拟全脑结构的“迷你大脑”,这些迷你大脑一般只有豌豆大小,功能也远不及真正的人类大脑。

  2017 年 4 月 26 日,《自然》发表了两项研究,使用创新的技术,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推进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在第一篇论文《光敏人脑组织中的细胞多样性和网络动态》(Cell persity and network dynamics in photosensitive human brain organoids),哈佛大学的 Paula Arlotta 等人描述了“迷你大脑”(下统称为“有机体”)的发育过程。

  第二篇论文《组装功能集成的人类前脑球体》(Assembly of functionally integrated human forebrain spheroids),斯坦福大学的 Sergiu Pasca 等人使用神经球(neural spheroid)——每个组织中含有超过 100 万个神经元的组织球,研究了对大脑皮质发育的两个关键脑区。

  这两项研究都对理解人类大脑神经元发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神经元发育初期的灵活性以及多样性,神经元之间如何连接,相信对人工智能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

  业界评论:首次观察到工作中的人脑神经回路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分子神经生物学小组组长兼分部主任 Francois Guillemot 博士评论称: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观察到工作中的人脑神经回路的具体情况。

  由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和障碍受遗传影响,所以在标准动物模型中难以对其进行研究。因此,这类疾病必须使用来自患者的细胞进行建模,因为这是获得该患者基因组的唯一方法。哈佛&MIT和斯坦福的研究表明,现在科学家可以使用 iPSC 在培养皿中对人脑建模。这不但扩大了研究范围,增强了研究获得的信息量,也减少了研究对患者的负担。当然,使用现有的动物细胞建模方法也不会被取代,新方法会和以前的方法更好地配合,拓展我们对人类大脑构造的理解。

  没有参与者两项研究的伦敦帝国学院脑科学系 Paul Matthews 教授在 Science Media Centre 网站发表评论称,这两项研究“描述了在生成自组装脑组织(brain organoid)方面最基本的重要方法的持续进步……这令人兴奋!类似人脑微小区域的活体的迷你(microscopic)结构已经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来了……这些研究一起为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的发育情况开辟了许多机会,创造出比现有的动物模型更利于研究的新型脑疾病模型,加速新药的开发。”

  同样没有参与研究的 Cardiff University 神经科学与精神病讲师 Dean Burnett 博士也在 Science Media Centre 网站发表评论表示,

  “这两项研究都采用了创新且大有应用潜力的技术。不论是从大脑的各个不同部分重新创建神经网络,从外部利用光信号操纵这些网络(注释:哈佛那项研究中,组织体生成了各种视网膜细胞,因此可以利用光线操控神经元网络的活动)并且能看到实际发生了什么,还是实时监测遗传异常对神经网络发育的影响,这些方法有很大的潜力拓展我们对人类大脑形成、工作和出错的理解。”

  不过,Burnett 也指出,虽然有用,但在实验室里构建的神经网络,其复杂程度和功能都无法与真正的人类大脑相比。正常工作的人脑不只有一个神经网络,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和障碍也涉及多个脑区和细胞的异常行为。Burnett 很形象地总结说:“理解这两项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大脑,但就像学会字母表是写小说的基础”,我们距离理解人类大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斯坦福研究:将两个脑区不同细胞融合在一起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这两项研究。研究培育的组织结构是不同的,哈佛 Arlotta 等人研究的是全脑结构,关注神经元细胞的多样性。斯坦福 Pasca 等人则是让 iPSC 生成特定脑区的有机体(神经球),并把两个不同的神经球体融合在了一起。

  首先看斯坦福的研究。

  根据斯坦福大学官方网站的报道,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他们培养的神经球分成了两批,并分别诱导让其发育成人脑不同区域的细胞。一批是含有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皮质类神经球(注释:大脑皮质属于端脑,是人脑和整個神经系统演化上出现最晚、功能最高的一部分。另一批则是类似新皮层神经球(GABA 能细胞发源的脑区)。

  简单说,可以粗略理解为研究人员用 iPSC 诱导培养出两批不同的神经球,第一批跟精神分裂症有关(紫色),第二批则与焦虑、躁狂和癫痫有关(绿色)。

  【Nature】人工“迷你大脑”,首次揭示人脑神经网络建模机制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球放在一起。不出三天,两个球体就发生了融合,其中一个球体的 GABA 能神经元开始迁移到富含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球体当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迁移模式是阶段性的:GABA 能神经元先朝着目标球体移动一段时间,然后停止,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移动/侵袭。

  【Nature】人工“迷你大脑”,首次揭示人脑神经网络建模机制

  代表两个不同大脑区域的神经球在培养皿中融合,绿色球体(类似 GABA 能细胞发源的新皮层)的神经元迁移到另一个球体里面,与那里原有的神经元形成连接。来源:Pasca lab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