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一个社会底层的非正常走红
2017-04-27 编辑:
江湖边
范雨素还在刷屏。
「我十二岁了,我膨胀得要炸裂了。」家住皮村的育儿嫂范雨素在《我是范雨素》里写,4 月 24 日这篇文章被刊于《正午故事》,以平静而有力的文风迅速走红。25 日开始,便陆续有媒体记者和出版社去往皮村工友之家。
皮村位于北京五环外的城乡结合部,范雨素曾去潘家园、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女儿买一千多斤的书,在她的记录里,「我最服气的是我的母亲」、「我们皮村群众炫的是狗」。
在这个时代,平凡人的力量就好比一颗鱼雷。范雨素写的是口语化的纪录片,界面记者淡豹在采访手记中写,「这就是她的语言」。
人们评论说,她的文字直白、简单,却有种说不出的筋道。有血有泪,但不卖惨、不卑不亢,他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平等自由的灵魂。
既然扎身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媒介环境的变化,理解范雨素的走红。
「农民和工人的诗歌」已经有人对范雨素冠以「底层作家」的称呼。范雨素对媒体说,「我不舒服,我不喜欢那种作家,以高高在上的笔法写底层……他真的比我们高贵吗?」
前两年,吴飞跃、秦晓宇导演的《我的诗篇》拿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奖,拍的是六个打工者写诗的故事。豆瓣评分 7.6,不算低,批评主要集中在「故作悲天悯人之态」这一点上。
大部分工人的作品都基调低沉,说的是流水线或者煤矿下的阴郁。但邬霞有些特别,和范雨素一样,她不怎么去提及苦难。
邬霞。即使不年轻,也没太多钱,我们也想穿漂亮衣服,吃美味的事物,和喜欢的人在春天去放风筝啊。/图源自电影《我的诗篇》
邬霞是深圳某间服装厂的吊带裙熨烫工。她写道:而我要下班了,我要洗一洗汗湿的厂服。吊带裙,它将被打包运出车间,走向某个时尚的店面,等待唯一的你。陌生的姑娘,我爱你。
《我的诗篇》中开头举办的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就是发生在皮村。过去几十年来,这样的工人诗篇其实大量爆发,但并未走入主流大众的视线。与其说人们不喜欢苦戚戚的东西,不如说是抗拒此类「先入为主」的态度。因为一旦开始煽情,故事就失去了自立和平等的根基。
范雨素的尊严是太阳底下的事实。谁家的锅底都是黑的,谁能比谁好过多少啊?
「你们说的刷屏文章,我朋友圈一篇都没看到」不知道范雨素红了也很正常,没毛病。
你可能听过百事可乐下架广告的事情。这发生在本月初,广告中,模特 Kendall Jenner 拿着百事可乐走向阻挡示威人群的警察,然后一切就和谐了起来。
YouTube 的网友纷纷指责百事轻视抗议行为,最终导致百事撤回了该广告,并发布公开的道歉申明。
但抓马的是,在 Morning Consult 的调查中,有 44% 的人表示了对这个广告的好感。
撇开公关层面的问题,我们在信息的获取中,事实核查显然会越来越重要。不管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毕竟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当媒体的机会,而互联网的「热点记忆」只有四天。
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很多人喜欢在公众号下留言「这是我到现在看到最 XX 的一篇」,虽然大部分是称赞,但简直过于骄傲了。
你没看到的好东西,可能还很多。这可能是一种常态。
「看到标题就很绝望了」我处在媒体行业,每天信息爆炸,我的女同事们也跟我一样,得了信息焦虑症。公园有一个相对宽松(选题失控)的栏目叫「完全极客养成指南」,先后诞生了《一个精神焦虑者的自救》、《一个焦虑症患者的自白》这样的写实作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创业者就得了不喜欢好好说话的病。他们生造出了另外一种语言体系,企图让「定义」本身就洋溢着创新的热情。智能价值加持、IP 共享赋能连接……直接导致我们刚进来的实习生不知从何下嘴。
我觉得尤其可怕的是,全民皆媒,所有人都开始把内容当入口。去年粉丝数在 1 万以下的公众账号猛增,三成尝试过在文章里以卖货的方式变现。这叫「电商内容」。
习得流量文化,是这种生态下的标配。
冯小刚导演指责贵圈说,拍电影「瞄准票房的,不如去摁计算器」。但现在的内容产品,比如听到的音乐,很可能就是在大数据的参考下被创作出来的「按需产品」,也就是算计下的产物。
但正午故事和她的写作者一样平静而冷淡。太静了,一个炮仗响彻夜空。
同是湖北非典型走红的女作家,相对于诗人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引起的争议,范雨素仅仅遭到了一些「开头模仿席慕容」的质疑。
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霸屏、反腐剧热度持续上涨、窥私欲旺盛、「凡是爆款必有反转」的「转角世界」和一个圈层与圈层之间如此割裂的社会里,她用另一种视角和文字,讲述了荒诞的现实故事。
朴素、清淡、凛冽。文字能拿来做什么用?我们不过是旁观者、记录者。读她的文章,什么也改变不了,只不过是心头一紧。当下,成功学都已经纷纷筑起了付费的高墙,而此刻,世界又平了一回。
图片来自 felicitasala.blogspot.ca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