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焦点 > 正文

揭秘论文产业链:代写代发3万全包 发稿靠“关系”(2)

2017-04-26 编辑:

  刘春雨(化名)是一家团队型中介的负责人,他明确表示,考虑到时间成本,他们不接论文代发的业务。刘春雨称,单一的代发服务多不包录用,“SCI论文的要求太高了,操作周期长了之后,(发不出来)双方的时间都耽误了”。

  北京时间“此刻”注意到,论文转让也蔚然成风。有诸多自称为医学院在读博士、科研人员的网友在论坛、贴吧内转让已完成的论文,调查发现,转让者大多仍是中介机构。

  黄胜利所在的中介公司长期为医生评定职称提供论文服务,他们会准备好一批影响因子较低、研究主题较普遍的SCI论文,为急需论文的客户提供服务。但如果需要影响因子较高的论文,仍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评审,方可进行刊发。

  同行评审作假手法老套

  既然是“一条龙”服务,评审亦包括在内,只不过,现在的中介机构大都不会采取在同行评审中造假的操作方式。黄胜利称,在同行评审环节造假,是很老套的方法,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他告诉北京时间“此刻”(微信号:btimenow),有的期刊在投稿时,需要作者提供同行评审名单,有的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中,“审稿人是对的,资料、简历也是对的,但是留的联系方式是自己另外的联系方式,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审稿”,这样的操作手法,不仅审稿的通过率高,同时成本也很低。

  “这是很私人的做法,一般大规模的公司不会选择这种途径”。在他看来,这些论文之所以能够被录用,“可能就是运气比较好,或者是期刊主编对于这个领域不太熟悉,让他过了”,但后期一旦有人反馈,撤稿的可能性非常大。

  黄胜利表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投稿时,会尽量避免推荐同行评审人。“我们大部分都是盲审,除非特别偏的方向、专业,我们才会推荐审稿人,审稿人也是正常推荐”。

  张集告诉北京时间“此刻”,同行评审造假问题在两三年前就已经盛行,“我们真的很痛恨这些评审造假的公司”。此次同行评审造假致中国107篇论文被撤,给张集公司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他所在公司的订单锐减。

  尽管张集表示不会在同行评审中造假,并不意味着他不在此过程中做手脚。张集称,公司和一些教授“有关系”,同行评审时可以将稿件发给对方评审,“让他们给些小意见,不要给太大的意见”,实在找不到专家,也会找学术水平不高的行业人员来操作,“但这不涉及造假,只能说同行评审质量不高”。

  小中介钻营“关系稿”

  “关系”并不仅仅在评审的环节发挥作用,有的中介直接“搞定”SCI杂志社主编,刊发“关系稿”。

  胡聪所在机构是团队型中介,正规化程度较低。按照他们的工作流程,前期找写手完成论文的写作,写手多为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随后,与杂志社主编直接联系发稿,“保证文章肯定能够出版”。

  胡聪告诉北京时间“此刻”(微信号:btimenow),他们与杂志社是有合作的,“我们找的都是主编,在文章质量方面的要求都会降低”。

  刘春雨亦表示,在论文投稿时,他们只会选择长期合作的期刊,“我们做关系稿,没有关系我就不做”。他说明,杂志社会优先审核、录用他们所投论文,“按照正常投过去的话,他们都会压一压”。

  对于“关系稿”的做法,黄胜利依旧认为不可取,“如果是比较好的杂志,日后可能会被撤下来,如果是灌水的杂志,分值(影响因子)会下降”。

  在他看来,“文章质量过了,之后才不会有问题”,他们并不愿意操作“关系稿”。黄胜利称,公司有自己的写手团队,大多是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等,工作人员会在前期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完成质量过硬的论文。论文完成后,按照各杂志社的实际要求“正常实投”。

  尽管黄胜利所在的中介操作过程较为严谨,但为了“安全”起见,操作期间仍全程匿名。不仅写手、编辑的信息对于客户是匿名的,所投稿的期刊也是匿名的,期刊以检索成功为准。在此期间,客户仅与销售人员进行对接,“编辑的个人信息不能泄露,编辑说了什么都会如实转达”。

  在期刊的选择上,中介机构更倾向于往开源期刊投稿,开源期刊是指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取的学术期刊。黄胜利称,相较于传统期刊,开源期刊录用可能性会更大,毕竟,传统期刊“版面有限”。

  张集介绍,影响因子在4分以下的开源期刊大都会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从几千到万元不等。但收取费用与期刊质量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开源期刊并不意味期刊很水。

  专家称评估标准需改变

  对于医生通过中介机构发表SCI论文的做法,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教授认为,如果医生在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因语言问题,找中介进行翻译、润色,“这种服务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很多医生找中介搞定一切。

  周子君长期从事医院评审及相关研究,他告诉北京时间“此刻”(微信号:btimenow),很多医院十分看重SCI论文,且国外期刊权重高于国内期刊。

  他认为,医学需要发展,让研究领域的医生和教授做学术是合理的,但不能要求所有的医生都写论文、做学术。在医生职称评定时,应减少政府干预,取消不合理的硬性要求,“像必须发表SCI就没有必要,评估的标准需要改变”。

  在他看来,论文集中被撤反映出杂志社审稿不严,“同行评审机制改进的空间很大”。周子君透露,国外很多杂志社编辑只负责文字工作,文章内容通过同行评审把关。

  由于论文中介机构只有论文发表成功后,才能得到利润,部分机构为了得到收入,避免论文长期无人审理和审核效果不好的问题,会虚造评审专家意见,期刊编辑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录用文章。

  对于审稿不严的问题,彼得·巴勒特认为,出版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如果有人蓄意去规避系统,他们有可能会得手”。

  不过,为了规避中介机构带来的风险,他向北京时间“此刻”(微信号:btimenow)说明,施普林格集团正在开发新的工具,不仅甄选、验证获邀评审人的身份信息,也对作者、稿件进行进一步筛查。同时,要求评审人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如单位名称、以机构名称结尾的电子邮件地址等。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