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Apple;围观Facebook开发者大会;技术资本主义的萌芽 | 本周「开氪」精华汇总
2017-04-25 编辑:
一个观点:打倒Apple!
Apple一直都是一家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不管乔布斯在还是不在,都一样。iPhone、iPod和iPad从第一天起就彻底拒绝了在PC上无处不在的Flash,乔布斯还亲自写了篇文章登在Apple网站上,文章历数了Flash封闭、私有、有重大技术缺陷、不支持触屏设备、阻碍开发者为iOS平台开发出优秀应用等事实。在乔布斯看来,Flash必须死。那时候,我快要被互联网上牛皮癣一样的Flash给烦死了,我恨Flash。所以,我坚定地站在Apple一边。
2010年,Apple推出应用内购买(IAP)机制,规定若要在应用内解锁特性或功能,就是说若要向用户提供额外的收费功能,必须采用IAP机制让用户完成购买,Apple抽取交易额的30%。第二年。Apple升级了它的《App Store审核指南》,禁止在应用中明示或暗示用户绕开IAP机制。
Apple的《App Store审核指南》3.1.1条款
本周,微信公众号就面临这样的情况:Apple首次明确了公众号赞赏功能属于《App Store审核指南》中列明的“在应用内解锁特性或功能”的一种。Apple的意思是,微信没有特权,微信是“所有的开发者”中的一个,请照章办理,“正确使用”。
微信当然应该尊重契约,遵守规则,只是这个规则本身确实混账。用户要赞赏的是“他们喜爱的公众号运营者”,而不是Apple,但Apple仍然必须按照规则抽成30%。这就是打劫,是对几乎所有非实物商品的交易甚至个人捐赠强行征税。
来自keso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点此订阅】
文章《打倒Apple!》
一个概念:技术资本主义
人工智能带动了一波技术从业者的话语权提升,我相信这一趋势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本阶段,可能会有先锋企业尝试建立“技术贡献与股权获取”之间的关系。届时我们将看到创始人在掌管公司的后期贡献越来越少,他的股权就会被逐渐稀释或转移,新的股份持有者除了通过现有制度加进来的人,还有一类属于技术入股。他们既没有掏钱注资,也没有受限于管理者制订的期权计划。他们在技术贡献上得到了第三方的评估认可,公司业绩又在上涨,他们就获得了股份,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届时,高层管理者与核心技术贡献者很可能会成为最主要的企业内部股东。
若这种先锋企业出现,“技术容易被复制”和“技术专家拥有分配财富的权利”之间的矛盾,更有可能被调和而不是被激发。这里的逻辑在于,因为出现了既得利益,技术贡献者会想方设法保住手上的财富。他们不参与管理,保住股权的方式就是在评估中再次获得认可,同时全力支持其他部门,带动公司业绩上涨。这种规则也可以理解为对技术贡献者的长期刺激或压榨:
只有不断产生新东西,才可以保住原有地位。显然,产生新东西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社会而言,都是有益的。
当然,这里的最大问题是评估。它的合理性会影响公司的发展,而且是深远影响。在我的设想中,这个评估不应受限于管理者。至于细节是什么,我们在这么短的文章里肯定无法讨论。我能确信的是,若这个制度真能被建立起来,它的意义不亚于当年英国、荷兰创立股份制公司。也许到那个时候,西方主流的社会制度,就会被称为技术资本主义,或者知识资本主义。
来自专栏《投资人的秘密》【点此订阅】
文章《技术资本主义的萌芽》
一个方法:三步提高你的社交效率
同样是社交,有的人天天在外边刷脸,有的人天天在朋友圈刷屏;有的人深居简出,但是他简出几次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能做到跟很多人同时社交,社交效率很高,因此我才提出了社交效率这个概念。
社交概率也就是说:社交次数并不在多,也不在于频繁露脸刷存在感,而在于效率高低。如果你能一次性就让别人深深记住你,或者一次性覆盖很多人,让所有人都对你产生印象,这就是高社交效率的体现。
在个人品牌发现阶段,社交效率至关重要。一次社交就可以影响对方很久很深,这是如何做到的?我们该如何夯实第一印象?在这里有三点建议送给大家。
建议一 ,建立外形印象和外形标签
有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经常会说,“有人说我长得像×××”;还有人在亮相的时候有一些标志性动作或是标志性形象。比如潘石屹,每次出场都戴一副黑框眼镜;再比如王家卫,每次都戴黑色墨镜,这种视觉锤就成为了个人外形标签。不断强化自己的外形印象、建立外形标签是很明智的夯实方法,因为人与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视觉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在视觉上如何影响对方?要么让对方觉得你外形亮眼,要么让自己具有特色。当然外形亮眼不排除天生因素,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漂亮、优雅、得体,但是我们可以建立外形特色,而这种特色往往很难被人取代。外形特色可以通过外形标签、建立个人外形视觉锤等形式,也可以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哎,你看我是不是长得像×××?”
建议二,交谈印象的夯实
建议三,其他印象
如想完整查看印象战略的三个建议,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李倩的专栏。
来自李倩专栏《300天品牌思维修炼》【点此订阅】
文章《个人品牌的核心关键是什么?》
一个热点:Facebook F8大会
徐涛老师在F8大会上采访了四名嘉宾,从与这四位的谈话中,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个是黄宽提到的,Facebook 越来越提倡开发者在开发bots时不要用自然对话的方式,而尽量用按钮、卡片等方式,这使得它更像微信小程序。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微信早已想得很透彻了,但小程序依然和 Facebook chat bots 平台一样面临相似障碍,这些障碍正是黄宽在音频中说到的几点。
第二,对 Facebook 的 AR 策略应该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Edith 和张鹏的观点显然很不一样,前者觉得无论从技术到应用都毫无新意,更像 Facebook 对产品已经失去了感觉,只是采取对 Snap 的跟随策略;而后者觉得即使有抄袭嫌疑,也因为符合 Facebook 的产品基因和未来战略,因此意义重大。
第三,如 Edith 所说, Snap 这家刚上市的公司,恐怕接下来日子怎么也好过不了。Facebook 本来就有用户量优势,抄袭速度也在加快。再加上 Facebook 在VR\AR和AI技术上的积累,推出和 snap 竞争的 AR 小贴纸,实乃降维打击。持有 Snap 股票的人可以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