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会“晕车”?别怕,这家公司搞定了(2)
2017-04-25 编辑:
清华计算机系出身的黄博士穿着格仔衫,带着黑框眼镜,笑起来萌萌的。与具备丰富摄像机模组硬件经验的李昌檀不同,黄石生更加侧重于软件方面, 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以及基于图像的三维重构等,其导师为清华西计算机图形学大牛胡事民教授,自己也在不少顶级图形图像会议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现在作为公司CTO兼联合创始人,负责软件及算法的研究。
对于黄石生来说,创业比研究更有挑战性。一方面能够亲眼见证自己做的东西落地成产品,而不只是一篇学术论文,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同样能够促进研究。
“我们想要用技术,做真正有用的产品”,黄石生这样对我说道,他们俩对望了一眼,接着李昌檀笑着补充说,“越创业越觉得,真正想做一件事情,只要你下定决心要做,就一定能做成。初创企业在灵活性、以及细分领域的领先技术上,是比大公司更跑得更快的。”
于是,2016年年中,两个理工科的男人凑在了一起,成立了远行时空。
二、摄像头+惯性传感器,又快又省的vSLAMvSLAM是Visual-SLAM的简称,即基于视觉影像的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知道自己在哪里”并且“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vSLAM系统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在提供准确定位的同时,也能够建立或稀疏或稠密的地图,具体技术可以参考智东西此前举办的创课实录(一文让你从0到1了解SLAM,还有机器人vSLAM!|创课)此处就不展开了。
现在做SLAM技术的公司并不少见,目前基本分支有:激光、单目、双目和RGBD这四种。远行时空目前提供单目与双目的vSLAM嵌入式解决方案,会根据客户需要达成的效果进行选择。双目的稳定性更强,单目对算法要求更高,资源消耗更小。
(远行时空的单目解决方案)
此外,纯视觉的vSLAM依然有它的缺点,比如受光照条件影响大,高速运动环境中精度下降等。所以远行时空并不单纯依靠摄像机,而是使用了摄像头+惯性传感器(如陀螺仪等)的多传感器系统,客服了纯视觉传感器的不足,增加了稳定性,真正能落地到VR的inside-out追踪(除了手柄追踪外,还能达到如英特尔MR头显Alloy的效果)、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的移动避障中。
增加了稳定性的表现在于,现在常见的vSLAM解决方案在急速前进、快速旋转等运动过程中效果并不好,可能会由于过快运动而产生定位点漂移。远行时空的方案不仅克服了这一问题,在300DPS情况下依然保持很高准确性,对算法进行了精简优化,使得需要消耗的资源大幅度减少,比同类产品减少了超过一半的计算量,最低时只有1/4。
(远行时空的双目解决方案)
黄石生博士现场带我看了一组对比,与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另一家不错的双目SLAM硬件比起来,远行时空的硬件略宽0.5厘米左右,功耗却只有对方的一半不到,能够在如ARM式的中低端嵌入式系统中运行。
目前,远行时空正在积极跟VR头显、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厂商合作,预计在今年内就会有量产产品具体落地。由于是做嵌入式软硬一体的技术提供商,价格将会基于出货量浮动,但据黄石生博士所言,将会是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售价”。
日益兴盛的vSLAM市场但总体而言,现在vSLAM市场还不是很成熟的,依然处在一个发展与探索的阶段。举例而言,激光雷达作为测量工具发展了这么多年,市场接受度已经很高了,现在只需做到精准、低价,但vSLAM中哪个场景用单目、哪个场景用双目依旧暂时没有一个全行业都任何的定论。
智东西来到远行时空的那天,正赶上Facebook的F8开发者大会。在大会上,Facebook发布了两款全景相机,能够捕捉深度信息、提供支持6自由度(DOF)追踪的画面、允许用户在VR视频里走动(扎克伯格玩硬的!推两款全景相机比头还大)使用的技术属于SLAM里的RGBD分类。
李昌檀对这一消息非常高兴,Facebook的相机支持6DOF的画面了,那么用来看画面的头显、手柄等等都自然也需要相应的定位技术。
目前市场上对于定位、环境的感知,需求还是很大的,如果说去年vSLAM的前景大家还比较迷茫,今年随着越来越多供求方企业的陆续出现,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现在像Facebook这类的巨头也推出产品教育市场,未来的的发展空间非常值得看好。今年现在B端的许多行业都在拓展vSLAM技术,抢需求的领域已经开始商业化了。
去年成立后不久,远行时空获得了知名机构数的百万天使轮投资。目前产品已经开发完毕,正在进行Pre-A轮的融资。李昌檀与黄石生说他们想得很清楚这笔钱应该怎么分配了,一方面是软硬件的量产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对技术进行迭代与开发,最后则是团队的扩展,现在公司规模大约在十人左右,从CEO到工程师全都是技术出身。
结语、vSLAM浪潮下小而美的未来从远行时空离开的那时候,办公室里工程师们还在围着搭摄像头的小车打转,一群平头小伙子为了一个参数小错误而抓耳挠腮,为了一个壁障的小突破而欢呼雀跃,热情旺盛。不知道是不是理工科的男人们都自带青春常驻特效,包括李昌檀、黄石生在内,团队里的每个人看上去都特别年轻,大概真的是简单的创业热情驱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