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金服也退场了,监管重压原校园贷巨头何去何从
2017-04-25 编辑:
巴菲特说,无论今天是什么情况,明天永远存在不确定性,校园贷三四年间由盛而衰,如今“正门”又要打开,也是例证。
这个曾经生长出乐信集团、趣店等互金独角兽的市场,监管在去年8月之后如同海啸骤然而至。
去年8月,银监会出台了 “停、移、整、教、引”的严政。今年4月10日出台的银监会新政继续收紧。就在4月21日银监会一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继续强调,继续推进pwp风险专项整治,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把正门打开”,这种说法,是一种定调——————未来校园市场的金融服务主体,是商业银行,校园贷的监管真空红利一扫而空。
但郭树清的此番论调,也意味着校园金融市场,并非禁地———未来和银行合作,联手拓展校园消费信贷市场,或许是曾积累了大量校园用户的原校园贷巨头的可行之路。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2016年就有45家校园贷平台主动退场。最新退场的一家是麦子金服旗下的名校贷, 再原学生用户还款不受影响外,将暂停新增校园网贷业务,转向校园公益事业,而其主营业务则聚焦白领市场。
在过去8个月里,校园贷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曾经的巨头何去何从?
退烧
乐信集团、趣店、名校贷等纷纷出走校园贷,不是不为,是不能。
近日,麦子金服旗下校园贷平台“名校贷”发布公告称,将暂停新增校园网贷业务,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为在校生提供公益性的服务。
其实,校园贷遭遇政策海啸,并不意外。
银监会曾在2009年7月下发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其缘由是,银行对学生还款能力审查不严,学生消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会导致还款困难等。
因此,2013年上线的分期乐、趣分期、名校贷,所闯入的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块被传统金融放弃多年的禁地,同时也一个真正空白、不被满足的的市场,并未像其他领域比如支付等一样,遭遇传统金融巨头的狙击,如入无人之境,得以迅速攻城略地,成长为校园贷巨头。
尽管分期乐、名校贷等严控风险,但接下来一两百家闻腥而至的跟风者,则把校园当初了短期的掘金之地,在风控技术不到位、风险定价失措的困境下,裸条、亲友连带、暴力催债、高额利息,成为了对冲风险,攫取暴利的手段。因此,在一系列逼债自杀、裸条等丑闻渐次出现了,教育部和银监会相继落下重锤。
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6号)要求,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继去年五月的“停、整、移、教、引”伍字方针后,银监会再度收紧校园贷的监管口径,而郭树清又进一步定调校园信贷服务主体,尽管政策看似并未完全关上校园贷的城门,但是由监管引发的涟漪反应,已倒逼校园贷巨头们退出校园。
第一,监管收紧,政策风险凸现。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估值较高的校园贷巨头,不论是创始人还是投资团队,合规意识都比较强,不会贸然对抗于政策大势。
第二,校方管理趋严,严禁地推,获客成本大增。分期乐、趣分期、名校贷等校园贷巨头的崛起,无一不依靠强势的线下地推团队。校园这样一个单一、封闭、用户集中的市场,地推效率高、成本低,比如,趣分期的地推团队,鼎盛之时高达3000人,校方严禁地推之后,线下转化率动辄数百元,因此,继续固守校园贷平台,不经济不理性。
第三,舆论压力,品牌受损。
因此,顺应大势,去年4月,“分期乐”宣布不限于校园开展业务,将服务对象拓展至白领人群;9月,“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而最近,名校贷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转向白领,如出一辙。
转型
原来的校园贷巨头,转型之路虽然有所差异,但也可总结出几条规律。
一,平台越大,转型越坚决。
固守既有优势,尾大不掉?
在校园贷领域,恰恰相反,越大的平台,转型越快,跑在前头的分期乐、趣分期反而是转型最早最快的。
原因很简单,巨头们资金充沛,改赛道的资金压力小。分期乐成立至今融资4轮,趣分期融资6轮,而刚刚宣布退出校园的名校贷,其母公司麦子金服,也刚刚获得了数亿元的b轮融资。
二,切换用户,聚焦白领。
转型,最重要的是切换用户,尽管走出了校园,但是这些平台转型之后,依然主要聚焦年轻群体。
早在去年9月底,名校贷就宣布进军白领市场,如今,新兴业务运营大半年,再彻底关闭新增校园贷业务,青黄得以续接。
而分期乐则向数十家银行信用卡持卡用户开放分期购物,帮助4亿信用卡持卡群体实现品质消费。截至2016年底,平台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200万人。
虽然转换了赛道,但是,转型之后,原来积累的很多校园用户,依然能够承接过来,比如,分期乐、名校贷等从进入校园到走出校园,业务持续三年,三年意味着积累了三届大学毕业生,那么这些用户留存下来,就沉淀为了老用户。
而名校贷转型白领业务之后,主流客户也是刚刚走出大学的职场新鲜人,其业务模式,仍然在细微之处,试图示好年轻人:首先,利率方面,月利率0.99%起,还款压力较低;其次,最高借款额度20万元;再者,审核放款速度方面,最快8分钟到账,简单、快速、高效。
三,切换业务,多元化运行。
在转型之后,校园贷巨头的业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消费信贷领域,都沿着产业链,开始了上下游的布局。